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53篇
中国政治   6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高林 《统一论坛》2020,(1):44-46
2019年,经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牵线搭桥,由贵州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组织实施,德国华商"一带一路"公益基金会(2019)贵州公益行活动在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等地举行。贵州高原的四月,当"德国华商""贵州山区""红包助学""布依苗乡""毛南学校"这些主题词紧紧连在一起,卡蒲小学已是一番欢乐热闹景象,校园里身着民族服饰的毛南族学生,跳起俏皮的猴鼓舞,唱起欢快的迎客歌。  相似文献   
52.
赵薇  顾海凇 《当代贵州》2014,(17):18-19
正绥阳,贵州高原的诗乡,红色遵义的腹地,大娄山脉的中段。70多年前,革命前辈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激昂词句,抒发了跨越大娄山的豪迈气概。但遗憾人杰地灵的绥阳,在21世纪过去了10年之际,经济社会发展却显露蹇滞、难言豪迈。2011年,在贵州88个县市区考核排名中,绥阳的经济发展增比进位综合测评处于第64位,GDP增速甚至排到第84位。  相似文献   
53.
荔波,布依族语。意为美丽的山坡。她地处贵州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地带,坐落在黔桂九万大山西麓,因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先后荣获了“中国最美的地方”、“中国野生梅之乡”、“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科普示范县”、“国家级卫生县城”、“世界自然遗产地”、“中国最具潜力的十大景区”等称号。  相似文献   
54.
1930至1936年,红军多次进入贵州。先后攻克榕江、沿河、黎平、锦屏、剑河等31座县城经过荔波、从江、务川、松桃等30多个县境。红军所到之处,留下大量标语。除常见者外,还根据贵州是个民族地区和贫困山区等特点,因地制宜制作了具有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的红军标语和漫画。几十年过去,许多标语消失了,但也有一些保存了下来,并留下不少动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55.
关注     
《当代贵州》2013,(16):8-8
毕节,地处贵州高原屋脊,被誉为"洞天湖地、花海鹤乡、避暑天堂"。历史上曾是古彝文化、夜郎文化、水西文化的繁盛之地。如今,依托神奇优美的自然风光、古老悠久的历史文化、浓郁厚重的民族风情、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前来旅游观光。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毕节市被确定为贵州省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先导区。2012年9月26日,毕节市被评选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十二五"期间,毕  相似文献   
56.
范同寿 《当代贵州》2013,(27):60-61
贵州士子得以参加科举,是建省以后的事。对于贵州来说,虽然"开设乡试"的决定来得晚了一些,却让压抑已久的贵州学子有了释放能量、展示自我的机会。从贵州人参与科举说起对推行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做评价,历来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称赞它的人认为,隋唐创立的这个制度用统一的标准来选拔社会上的优秀分子,使之能参与国家的政治。否定它的人则指斥科举制度"锢智慧"、"坏心术"、"滋游手",导致人才破坏,国家贫弱。有人则主张分历史阶段来评价它,认为隋唐之际的科举制适应了庶族参政的需求,为繁荣古代文化做出了贡献;明清时期的科举  相似文献   
57.
《当代贵州》2010,(3):55-55
一个地区的文化气质,反映了这片土地的肥沃或贫瘠。多彩贵州高原自然的巧夺天工和气质,赋予了我们心灵的内在。在这里,厚重的历史没有皇家政权的变迁,也没有官宦商家的兴衰。但从古至今,人类对这片土地的耕耘从未停止过。这里的人们征服自然,为自由而抗争。社会变革和民族文化的演变都被摄影师们一一收录在镜头里。  相似文献   
58.
范同寿 《当代贵州》2009,(17):77-77
<沁园春·雪>词近乎家喻户晓,毛泽东在这首词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在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秦、汉、唐、宋的确都是封建时代兴盛一时的王朝,它们在今贵州这片地区的统治,都产生过不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59.
王鹏平 《当代贵州》2008,(19):I0001-I0001
开磷,新中国最早建立起的磷矿石生产基地,从创建她的那一天起,已经历了半个世纪的风雨。五十年,对于历史只是弹指一挥间。五十年,对于开磷来说,是最富有传奇色彩的年华。五十年的沧桑,开磷人艰辛创业,用非凡的毅力和大无畏的拼搏精神,凭着自信、执着、进取,崛起在贵州高原上,吸引了众多山外人惊叹的目光。  相似文献   
60.
《当代贵州》2016,(8):3
正一九八八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一九九一年被国家旅游局纳入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一九九四年加入国际旅游洞穴协会二○○四年被国土资源部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二○○五年被《中国国家地理》评选为"中国最美的旅游洞穴"排行榜第一名二○○六年被建设部公布为首批中国国家自然遗产二○○六年被中央文明委评为全国文明风景名胜区先进单位,至今保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