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4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24篇
外交国际关系   15篇
法律   82篇
中国共产党   260篇
中国政治   164篇
政治理论   57篇
综合类   4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41.
“互相监督”理论准备不足的困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持和促进政党关系的团结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我们党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高度重视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中国共产党、多党派参政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局面,发展了我国各政党民主团结、生动活泼的良好政治关系。这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个政治优势。为此,2006年10月25-27日,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隆重举办了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政党制度研究中心第四届年会,本次年会的主题为“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来自北京大学、中央编译局和全国各省市社会主义学院和部分省市党校的7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围绕我国多党合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政党关系,就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关系及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等问题进行了研讨和交流。本刊将研讨会有关内容择要整理发表,希望通过研讨会的开展和宣传,切实推动我国政治文明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42.
叶艳华 《东北亚论坛》2007,16(4):126-封3
1905年革命中,俄国各政党纷纷登上政治舞台,在推动革命进程中发挥了不同程度的作用。首先,从资产阶级在革命中的影响以及革命的进程看,资产阶级及其政党做出了重要贡献。其次,社会革命党在革命期间积极扩大在农民和工人群众中的影响,在推动革命进程中也起到重要作用。再次,作为俄国无产阶级的代表,社会民主党在革命中同样发挥了重要影响,但就其整体而言,不足以与资产阶级政党相抗衡,其作用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643.
《中国工运》2012,(8):55-55
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以后.马克思、恩格斯等在工人运动和工会问题上.与资产阶级及其代言人进行严肃的思想斗争.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工会学说。在这一学说中.工会几乎所有重大理论问题.如地位问题、职能问题、与政党关系问题、组织体制问题等,都与工会的性质问题息息相关。关于工会的性质.马克思主义工会学说认为.工人阶级是通过工会作为一个阶级组织起来的.工会是工人阶级的真正的群众组织。这主要表现在:第一,就组织成分而言.工会以工人阶级为基础.会员只能是以工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劳动者.绝不是什么超阶级的组织。这主要涉及阶级性、群众性的问题。第二.就历史使命而言.工会没有任何自己的利益.始终把工人阶级历史使命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这主要涉及政治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644.
辛亥革命期间 ,中国资本主义经济还比较微弱 ,辛亥革命虽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但它不同于西方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 ,它的一批领导人不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上烘托出来的人物 ,而是受到西方民主、共和思想的影响、觉悟到以革命手段挽救民族危机的共和知识分子。孙中山为代表的共和知识分子发动革命时 ,国内资产阶级既缺乏雄厚的阶级力量 ,也缺乏推翻清政府的阶级觉悟。当时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主要阶级基础不在国内 ,而在海外华侨中。领导辛亥革命的共和知识分子 ,首先并没有得到国内资产阶级的支持 ,而是首先得到了海外华侨的支持 ,他们以…  相似文献   
645.
五四运动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其对后来的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因此,早在20世纪20年代,人们便以不同的方式来纪念五四运动。今年是五四运动90周年,为此,我们根据中央档案馆馆藏档案,选取中国共产党不同历史时期关于纪念五四运动的部分文件予以公布。本组文献根据文件中录入,个别文字无法辨认的,以"□"代替。  相似文献   
646.
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两位著名的理论家考茨基和卢森堡在如何认识俄国十月革命性质的问题上存在着理论差别。考茨基从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关系以及实现社会主义的一般先决条件出发,认为俄国十月革命是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卢森堡通过对俄国革命起因及其过程进行分析,认为十月革命是一次无产阶级领导的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  相似文献   
647.
袁婧 《长江论坛》2023,(4):38-45
法治思想是陈独秀思想中一个重要但相对被忽视的方面。五四运动后期,陈独秀完成了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到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思想转变,这在其法治思想上集中体现为由五四之前崇尚以民主、平等、自由观念为核心的资本主义法治思想,转向五四运动之后强调“法的阶级性”“劳工专政”的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尽管受客观历史条件以及其自身主观因素的影响,陈独秀的这一思想转变带有明显的不彻底性和局限性,但其法治思想中所蕴含的许多观点仍可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提供重要的思想养分。  相似文献   
648.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对资产阶级历史奥秘的揭示可以通过节奏的历史和历史的节奏的辩证分析加以具体呈现。节奏的历史既作为历史本体指向历史本身,又在历史认识维度表现为历史的具体存在状态。在《共产党宣言》中,节奏的历史是以“社会结构”为基础展开的阶级斗争的历史,通过资产阶级自身发展所引起的历史速率表现出来;历史的节奏不是强调历史事件具有重复性,也不是指涉“历史结构”的重复,而是强调历史规律的重复,其作为历史规律的具体表征体现在资本主义周期性危机、所有制关系的变化以及社会历史发展趋势中。《共产党宣言》对资产阶级的历史分析内蕴阶级分析法、历史性方法以及总体性方法,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  相似文献   
649.
张莉 《理论导刊》2023,(5):104-109
马克思民主思想以唯物史观为基础,以坚定人民主权为价值立场,以聚焦人的解放与自由全面发展为价值目标,科学揭示了民主的本质,阐明了无产阶级民主的基本问题,建构了具有覆盖广泛、内容真实、形式多样等特征的民主新样态。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重要内容,马克思民主思想是无产阶级政党执政理念的核心内容,为批判资产阶级民主提供了理论武器,为超越资产阶级民主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理论遵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