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918篇
  免费   544篇
  国内免费   299篇
各国政治   672篇
工人农民   1219篇
世界政治   330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389篇
法律   15475篇
中国共产党   23349篇
中国政治   36112篇
政治理论   9382篇
综合类   12857篇
  2024年   131篇
  2023年   797篇
  2022年   716篇
  2021年   988篇
  2020年   1222篇
  2019年   708篇
  2018年   391篇
  2017年   749篇
  2016年   1277篇
  2015年   2651篇
  2014年   8240篇
  2013年   8131篇
  2012年   10955篇
  2011年   11736篇
  2010年   9008篇
  2009年   8688篇
  2008年   8760篇
  2007年   7015篇
  2006年   6730篇
  2005年   4499篇
  2004年   2374篇
  2003年   2136篇
  2002年   2140篇
  2001年   1746篇
  2000年   1364篇
  1999年   201篇
  1998年   95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63.
从党的政策表述及当前实践来看,基层社会治理格局的形塑过程蕴含着“党建”与“共建”的双重逻辑。“党建”的出发点是巩固党的组织优势和执政基础,表现为基层组织体系从“有形覆盖”走向“有效覆盖”,进而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准备条件。“共建”要求探索“一核多元”的治理模式,既要实现基层党组织对“共建”力量的联结和协调,也要保障多元治理主体的有效参与,同步推进群众自治、社会共治和公共服务。“党建”与“共建”的双重逻辑呈现,亦关联着社会治理研究范式的更新。  相似文献   
64.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国际行为体之间的一种社会建构,其构建会涉及到诸多国际社会性因素,必然是一个国际政治社会化过程。由于国际理念/规范社会化的渐进性、国际社会的多样性以及国家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性,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过程中必然会呈现出阶段性、多样性、反复性的特征。对于日益崛起的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的国际政治社会学意义。随着国际社会的不断发展进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需的主体条件与物质技术条件也会日益完备,有理由相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前景终将实现。  相似文献   
65.
2020年庚子春节注定是不寻常的,全国人民都投入到万众一心抗击疫情的战斗中,从中央到地方,全社会各行各业都在积极行动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而奋斗。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需要党和人民坚定信心、众志成城,心手相牵、共克时艰。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要提高政治站位。  相似文献   
66.
67.
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各级法院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刑事审判职能作用,依法及时、从严惩处妨害疫情防控犯罪,积极服务保障疫情防控工作大局。截至2020年2月20日,全国各地法院一审审结妨害疫情防控刑事案件219件,涉及240人。司法作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更面临着终极考验。综观本次最高人民法院交出的答卷,可以看到,全国法院系统在这场大考中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相似文献   
68.
69.
70.
青年对农村干部这一职业群体社会认同程度在入职前后出现的由高到低转变,导致了其从选择进入农村干部群体到主动从乡镇村岗位中流出,在其中,自我认同、社会及组织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重构自我认同和追逐自尊的过程中,择业青年选择进入农村干部队伍。但由于现代性社会风险的压力,青年在基于追求安全感的自我认同建构中呈现出高度的危机意识和带有焦虑色彩的上进意识,并在职业的稳定性中表现出来。同时,在社会比较、体制内的政策冲突和组织隐性规则下,农村青年干部遭受了群体外部积极性构建失败和群体内部合法性的持续瓦解。在目前,构建农村干部群体的社会意义系统应成为维持农村青年干部稳定性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