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7篇
中国共产党   13篇
中国政治   63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上海机关动态》2009,(9):11-11
8月24日。由普陀区级机关党工委主办的“两岸一家关爱行动”——普陀区区级机关“台湾8·8水灾”赈灾捐赠仪式在区红十字会举行。区级机关党工委、区红十字会、区三办领导出席仪式。  相似文献   
52.
升亮 《台声》2008,(6):14-15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的灾情持续牵动着台湾民众的心。各种赈灾捐赠成为岛内最热的活动。台湾救援队和医疗队赴大陆参与救灾的报道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在四川震区下落不明的台湾游客受大陆援助安全回家更让岛内感受到两岸的“同胞之情”5月19日14时28分,执行厦金“小三通”直航正待前往金门的大陆客轮“五缘”号汽笛长鸣,船上的台胞自发起立,为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默哀三分钟。岛内媒体指出。汶川特大地震不仅牵动台湾同胞的心,也让两岸间许多“第一次”成为可能。这次大地震使两岸民众“走得更近”,有“震不破的同胞情”!  相似文献   
53.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频繁的国家之一。自秦汉以来,历代封建王朝为了巩固政权,维持社会稳定,保证再生产的正常进行,始终把救灾防灾政策,也就是史书上说的“荒政”,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加以实施。  相似文献   
54.
抓住抗震救灾契机,对师生展现出的高尚精神与可贵品质进行因势利导,积极开展以弘扬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为重点的思想政治教育。抗震救灾是对新成立的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校园精神"的一次大检阅,同时也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正在稳步推进的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契机。学校抓住抗震救灾契机,  相似文献   
55.
冯兴 《中国减灾》2008,(4):34-34
在电视上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赈灾募捐晚会,大企业家举牌时的慷慨解囊。措词振振,不禁让我们感动。可是在感动之后.老百姓心里总是感觉有点没底:这些希望小学有没有建立起来?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有没有过得好一点?捐助的钱最后是怎么花的?百姓不得而知.好像企业家在举牌那一刻就已经是该事件的终点.而媒体的新闻报道也是到此戛然而止.很少有对于后续行为的跟进。  相似文献   
56.
“汶川地震”,这一突发的、在法律上称之为“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不可抗力).使人们深切感到生命的脆弱和“生命权”的尴尬。  相似文献   
57.
《山东人大工作》2007,(6):60-60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甘肃爆发了苏四十三领导的暴动,甚至一度威胁兰州,皇帝急派宠臣户部尚书和珅为钦差大臣率军镇压,但和珅并没有军事才能,一战而败。督师大学士阿桂赶往前线。和珅为了挽回颜面,借口说甘肃连绵大雨,影响了作战,乾隆一听立即生疑。  相似文献   
58.
日本的防灾体制与防灾赈灾工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日本是一个自然灾害频仍的岛国。加之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人为突发性事件,给日本的经济社会带来了严重影响。为了把"天灾人祸"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日本政府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断加强灾害管理,建立起一套从中央到地方较有特色、也较为成功的应对突发灾害的快速反应机制。实践证明,日本的这种有效的管理机制在应对天灾人祸等突发性事件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59.
《工会博览》2008,(13):37-37
四川地震灾情发生后,昌平区总工会及时转发了《关于号召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单位为四川地震灾区捐款捐物的紧急通知》,并将文件精神传达到各基层单位。接到通知后,昌平区曾获得全国和市级模范职工之家的单位、“双爱双评”的先进单位积极响应号召,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团结互助友爱的精神,积极开展为灾区捐款捐物的活动。  相似文献   
60.
《廉政瞭望》2008,(6):20-21
在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之后,各地捐赠以及国家调拨的赈灾物资如帐篷、食品等源源不断地运往灾区。这些赈灾物资的分配发放是基于什么原则?它们流向何方?是否真正用在受灾群众身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