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32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66篇
各国政治   110篇
工人农民   117篇
世界政治   278篇
外交国际关系   163篇
法律   1450篇
中国共产党   3481篇
中国政治   3613篇
政治理论   1846篇
综合类   3229篇
  2024年   104篇
  2023年   583篇
  2022年   533篇
  2021年   524篇
  2020年   578篇
  2019年   465篇
  2018年   187篇
  2017年   365篇
  2016年   422篇
  2015年   666篇
  2014年   1461篇
  2013年   1329篇
  2012年   1291篇
  2011年   1149篇
  2010年   1117篇
  2009年   860篇
  2008年   807篇
  2007年   583篇
  2006年   450篇
  2005年   311篇
  2004年   197篇
  2003年   127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有限责任公司法律制度的改革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王保树 《现代法学》2005,27(1):39-45
有限责任公司具有资合性、人合性与封闭性;有限责任公司制度的改革应坚持适应性和引导性两大目标,任何有限责任公司法的改革都不是在消灭实质意义的有限责任公司,在不同的国情下,可能有限责任公司的名字在变化,而它固有的特性则越改革越凸现出来。  相似文献   
9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县(市)是改革发展的客观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县(市),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县(市)当前要着重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加快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积极推进平安县(市)建设;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按照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认真做好人口、环境、资源工作。  相似文献   
93.
建构当代中国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需要多方面艰苦的努力,但有三个基本原则是必须坚持的:一、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这是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思想、前提、灵魂和核心;二、必须体现时代精神和实践的要求,这是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也是最终的目的和归宿;三、必须吸收中外古今一切优秀思想成果。这是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必需的资源和营养。  相似文献   
94.
本文对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时代背景和哲学基础进行了论述,并对如何建构环境友好型社会,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相似文献   
95.
行政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需要一定的行政经费作保证。随着社会的发展,行政管理费用逐渐增加是必然的,而行政管理费大幅攀升却违背了公共权力的来源和行使目的,是与构建法治、廉洁、高效、服务型政府相悖的。行政管理费用大幅攀升的原因跟公务员的思想认识、历史文化、心理积淀和社会风气等因素有关,从这些方面着手就能够找到遏制行政管理费用大幅攀升的路径。  相似文献   
96.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社会主义主导价值观的建构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提供了原则指导,有利于缓和当前的社会矛盾和价值冲突。因此,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科学建构社会主义主导价值观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7.
中国渐进式经济体制改革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选择了一条渐进式推进的过渡方式,正是这种过渡方式的选择使中国取得了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辉煌成就。是什么力量促使中国走上了这样一条发展之路呢?本文通过对中国经济市场化的渐进式过程的回顾与分析,认为渐进式改革是符合我国实际,符合事物发展一般规律的。认识这一独具特色的市场化道路的本质特征,对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市场化,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98.
申诉复查程序是申诉再审程序启动的必经程序,我国刑事诉讼法尚无明确规定,以致在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弊端突显,文章指出应建立我国的申诉复查程序,并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99.
和谐社会是古今中外的人民孜孜不倦永恒追求的理想社会。法是社会关系的调节器,法治是实现和谐社会的最重要的维度与支柱。“法治”是相对“人治”而吉,即法律主治,是一种贯彻法律至上,严格依法办事的治国原则、生活方式和一系列的观念、理念及社会的运作模式、社会秩序。和谐社会指由人参与的社会中,社会内部各种要素、各种关系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有序稳定状态。为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推进法治。实现和谐社会要采取较完善的法治路径有:理念当先、引领深邃思维前沿;良法之治、构筑完备法律制度;运作协调、昭展和谐社会状态。  相似文献   
100.
当今学术界对我国是否采用马克斯.韦伯的官僚制行政体制争论不休。构建与我国的行政体制改革目标相一致、与政府的执政理念相吻合的人本官僚制则是路径之一。因此要吸取理性官僚制的适时要素,健全行政组织体制,并在官僚制建设的同时增加人本要素,建立人本官僚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