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4篇
  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14篇
工人农民   20篇
世界政治   18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篇
法律   117篇
中国共产党   95篇
中国政治   124篇
政治理论   17篇
综合类   32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41.
近年来,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和转基因产品引发的问题及争端的日益增多,对转基因产品的法律研究就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围绕着转基因产品的概念、特点、国内外针对转基因产品的立法状况,结合各种理论和观点进行探讨,力图对转基因产品的法律问题有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442.
随着现代基因技术的发展,转基因植物的专利保护问题逐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热点与焦点。转基因植物特殊的技术特征对现代法律制度提出了挑战。从转基因植物的技术视角入手,通过对比美国、欧盟和日本以及我国的转基因植物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实践,具体考量转基因植物保护的利益博弈—新技术发展与社会公共安全、专利技术的垄断性与社会公共利益,进而初步构建转基因植物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法益衡平理念、具体制度设计和利益分享机制。  相似文献   
443.
随着全球转基因产品种植面积的扩大,人们对转基因产品安全性的担忧与日俱增,许多国家纷纷制定了关于转基因产品的贸易措施,以保证本国国民生命健康和环境免遭破坏。WTO成员要想成功援引《卫生和动植物检疫措施协定》必须满足以国际标准为基础、以科学证据为基础的风险评估、保护水平适当和有关同等待遇的规定等适格性条件。我国关于转基因生物安全的政策体系、法规体系已初步形成,但还须加强转基因食品的立法、尽快制定与国际接轨的相关规则与标准、建立转基因产品风险评估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444.
445.
“知识创作物未保护领域”之思维模式的陷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现代知识产权法诞生以来,基于强化和拓展知识产权保护以涵盖各种未保护的知识创作物的理论观念,知识创作物未保护领域的界线就不断遭到突破。但这种理论观念的主要问题在于它们脱离了人类行为的实际模式。任何合理的知识产权法和政策必须注重人类行为的具体模式——即调整人类活动的连接点,因而法律和政策没有必要调整所有知识创作物的利用行为,知识产权只能限制某些人类行为。为了避免可能的缺陷,知识产权法的制定者既应当考虑影响知识产权法制定的实际因素,比如制定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利益不均衡现象,也应当考虑其应用和实际的效果。  相似文献   
446.
转基因食品的发展存在健康风险、社会风险、生态风险。技术专家往往无视它的潜在风险而追求自己的技术目标。专家的意见应该只是社会总体决策的参考,公众要参与技术发展的决策。  相似文献   
447.
转基因农作物越境转移可能对输入和输出的国家和地区造成损害。在其法律责任问题上,既有学说从污染者负担原则出发,认为转基因农作物越境造成的损害应排他性适用民事责任。从规范分析角度看,此种观点具有局限性,污染者负担难以作为一项法律原则而被证成;相关国际条约并未明确转基因农作物越境损害的责任形式,而是允许缔约方适用现有国内法或者制定新的法律去解决。依据《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关于赔偿责任和补救的名古屋—吉隆坡补充议定书》,及时充分赔偿原则应为统帅转基因农作物越境损害责任的法律原则。依照该原则,面向转基因农作物越境损害排他性适用民事责任不具有正当性,应当以民事责任和国家责任为核心构建类型化的责任体系。应依照因果关系的确证性对相关事实进行类型化区分,对因果关系可在经营者层面确证的损害适用民事责任,对不能确证的则适用国家责任,同时还应通过立法补正和法律解释的方式推动类型化责任体系在规范层面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448.
习近平总书记在沧州考察时指出,要立足我国盐碱地多、开发潜力大的实际,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作用,加大盐碱地改造提升力度,加强适宜盐碱地作物品种开发推广,有效拓展适宜作物播种面积,积极发展深加工,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这篇大文章。盐碱地土壤环境造就了旱碱麦籽粒饱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