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中国政治   18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1902年,张之洞举行慈禧太后万寿庆典,时为张之洞幕僚的辜鸿铭感叹:满街都是唱《爱国歌》,未闻唱《爱民歌》者1901年9月7日,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订立。同年10月6日,慈禧太后从西安动身回京。当时火车只通到直隶正定,其余路途,皇室一行都乘黄色的  相似文献   
12.
刘原 《法制博览》2011,(16):60-60
经历过饥饿的人,尤其男人,永远都是用胃思考的。所以张爱玲说,到男人心里的路经过食道;所以辜鸿铭又说,到女人心里的路经过阴道。只是像河莉秀这般横跨雌雄两界的人,不知虏获她的芳心需要走哪条路线,这个只怕要咨询一下肛肠科医生。  相似文献   
13.
张桂亭 《传承》2009,(9):41-41
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的晚清民初人辜鸿铭,精通中学西学,能操多国语言,一生获得了13个博士学位。那时的西洋人声称:"到北京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鸿铭。"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辜鸿铭是一位奇特人物。他早年在许多西方国家游历,西方文化滥熟于胸,后来却以全盘否定西方文化、极力维护中国传统纲常著名。民国都十年了,他还留着辫子,穿着中式大褂在北大授课,这就使他的“遗老”身份愈加突出了。  相似文献   
15.
康慨 《政府法制》2011,(14):20-21
民国初年有两个怪人,一是复辟清朝12天即破产的北洋军阀辫帅张勋,一是国学大师、北京大学教授辜鸿铭。一武一文,都是坚定的保皇派,顽固不化的前清遗老。辜鸿铭脑后那根长长的辫子一直拖至1928年死的时候还留着,人称清朝最后一根辫子。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初,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辜鸿铭作为近代第一个系统批评西方的中国学人,为向世界说明中国、讲述中国文明的进步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综观辜鸿铭的一生,一种凛然不可侵犯的民族气节令人叹服  相似文献   
17.
佚名 《人事天地》2007,(8):33-33
一代文人辜鸿铭以贯通中西的才学和精粹的口才,在对外交往方面令对手叹服。奈何大清国力积弱,辜鸿铭的机智有时也显得“贫嘴”和迂腐。  相似文献   
18.
1842年,腐败的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惨败,伴随着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的签订,在西方人眼中,昔日的天朝上国成了落后和野蛮的国度。在中国形象被严重扭曲的那个时代.一位特立独行的中国文人用自己的笔维护了中国文化的尊严,改变了部分西方人对中国的偏见,他就是著名的思想家、国学大师辜鸿铭。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在海峡两岸,罗家伦均被明显低估,甚至被刻意丑化——有的评者贬损他是名不副实的庸才,有的讥诮他是夤缘附骥的政客。若以事实权衡,则前者的评价太低,后者的评价太酷。历史学家陈寅恪治学谨严,论人素不轻许,王国维、刘文典、傅斯年能够得到他的推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罗家伦居然也能入先生的法眼,就有些令人意外了。罗家伦身上最醒目的标签莫过于五四健将,他与政党政治有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并非潜心于典籍、致力于学问的纯粹学者。陈寅恪高看  相似文献   
20.
学问和脾气     
正有一话我很喜欢:"读胡适的书,是长学问的,读鲁迅的书,是长脾气的。学问得有,脾气也得有。"这是好些年前在什么文章里读到的。1907年,张之洞与袁世凯由封疆外任同入军机。袁世凯接见驻京德国公使曰:"张中堂是讲学问的,我是不讲学问,我是讲办事的。"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