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0篇
各国政治   21篇
工人农民   7篇
世界政治   5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67篇
法律   330篇
中国共产党   343篇
中国政治   493篇
政治理论   164篇
综合类   29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170篇
  2013年   135篇
  2012年   159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142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174篇
  2007年   121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中国经历了三十多年的计划经济体制,政府对整个经济的控制以高度集权的直接管理为基本特征,同样,政府对高校的控制以高度集权的直接管理为基本特征。随着中国经济体制与教育体制改革进度的加快,政府与高校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的转变:由上下级领导与服从的隶属关系转变为指导与被指导的宏观调控关系,由直接领导管理关系转变为间接规范、引导关系,由单一的行政管理关系转变为多元的互动和制约关系。中国政府对高校的管理边界的基本走向是:政府实行宏观调控,高校依法自主办学。  相似文献   
112.
论高校学生社团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大批创新型人才作为人才及智力支持.对此,高等学校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学生社团作为自发的学生群众组织以其独特的组织特性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营造了环境、创立了渠道、提供了途径.  相似文献   
113.
信仰作为人类最基本最深刻的精神活动和精神现象,对人类自身精神能力的发展与提高、对社会的运行及个人生活都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和难以估量的价值.现实的信仰活动以主观与客观两种形态存在着.信仰一般具有三种特性:形而上学性、超越性、神圣性.  相似文献   
114.
汉字书写规范与书写动作、书写习惯之间存在一定的识别模式,任何手写汉字的笔形都在一定的程度上脱离规范,形成笔形特征.手写汉字中必然包括了书写习惯的特性表达方式,根据不同的方式能进行书写习惯的模式识别,从而认定书写人.笔形特征的特定性要素多、价值高、采用率高;笔形特征要素的不正常变化是判断笔迹伪装、变化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5.
维护治安秩序的关键是要了解治安秩序的特性。治安秩序具有主观性和客观性、稳定性和协调性、目的性和持续性、变化性、具体性和抽象性等特性。认识和掌握这些特性对治安学学科发展和具体治安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6.
攻党的概念、特征和边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学中对政党本质的认识存在四种看法,阶级组织说、权力目的说、党派团体说、中间媒介说。这四种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指出了政党的本质,但都存在一定不足之处。准确地讲,政党是由社会中一部分人组成的,以夺取或控制政权为目的的,联结政府与个人的有组织的集团。政党具有部分性、目的性、组织性和中介性四个特征。政党是不同于国家、利益集团和党派的。  相似文献   
117.
测谎技术在刑事案件侦查中的作用勿容质疑,但测谎结论能否作为诉讼证据,却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本文在对测谎技术的发展历史作简单考察的基础上,从证据的客观性、相关性和可采性方面对测谎结论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测谎结论具有证据价值,并进一步对测谎结论的审查判断和测谎证据的规范化予以了阐释。  相似文献   
118.
119.
董幼鸿 《桂海论丛》2002,18(6):46-48
地方政府审批制度改革不应是简单地取消审批制度,而是在确定行政审批合理的边界的前提下,不断进行制度创新,落实各项配套改革措施,建立科学、合理、高效、廉洁、公正、透明的地方政府审批制度.  相似文献   
120.
洪灾易损性概念模式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姜彤  许朋柱 《中国减灾》1997,7(2):24-29
1前言易损性是指易于受到灾害的伤害或损失的程度。它反映了人类社会及其所拥有的财产对自然灾害的承受能力,是自然系统与人类系统的函数。洪水是一个自然事件,它的发生是物理系统(降雨、河流和海岸风暴等)与位于高风险地区的人类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类对灾害的响应是通过管理和控制这两个系统来实现管理目标的。易损性一方面反映人类社会和家庭承受多大程度的自然灾害的影响,另一方面,反映人们在向自然界持续开发获取经济效益的同时,面临和承受着自然界频繁发生的各种自然灾害危险。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对自然现象本身是不可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