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0篇
各国政治   21篇
工人农民   7篇
世界政治   5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67篇
法律   328篇
中国共产党   343篇
中国政治   493篇
政治理论   164篇
综合类   28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170篇
  2013年   135篇
  2012年   159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142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174篇
  2007年   121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71.
“赞成54票,反对5票,弃权11票。”5月22日下午3点30分,河南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厅,蓝色大屏幕上显示出《河南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修订草案)》的三审表决结果——本议案通过。  相似文献   
72.
从冰雪灾害到5.12地震救援,从北京奥运会保障到神七飞船返回,无线图像传输技术已经作为一种必备通信方式应用在事故救援、重大事件现场保障等活动中。其中,单兵无线图像传输技术将应急现场图像进行采集后及时传输,以其机动灵活的特点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通信保障手段。本文就单兵无线图像传输技术的发展及应用要求,从射频特性、图像质量、传输距离、人机界面、便携特性、应用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单兵无线图像传输技术的应用特性。  相似文献   
73.
当前警察执法活动中存在着侵犯公民私权的现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执法者不能准确区分执法权的边界,造成越界执法,导致侵权。建设和谐社会与法制国家必须进一步规范和限制执法权力的运用,实现公权和私权的平衡与协调,在执法中树立以权利为本位的执法理念,明确公权与私权的边界,规范公权力行使,保障私人权益。  相似文献   
74.
中国和平外交取向的根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小海 《世纪桥》2009,(15):22-23
新中国成立后,一贯奉行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本特征的和平外交政策。虽然由于客观国际环境的变化和国内政治的影响,这一政策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特点和重点,某些时期甚至有所偏离,但是和平外交始终是中国外交的一贯特征。中国政府始终奉行“和平外交”政策,它既是民族特性的使然,也是领导人在内外政治环境下做出的必然的选择,本文从单位和体系两个层次来分析中国“和平外交”取向的根源,并展望今后发展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5.
一、印尼中产阶级的概念界定1992年印尼学术界对本国社会阶级的定义和功能的探讨成为一个长期争论的问题。学者和政策分析家都承认印尼存在着社会层次分明的事实,讨论了社会阶级可以按照种族、经济、宗教或者政治术语来进行区分,但是很难确定一个上  相似文献   
76.
曾向红  罗金 《当代亚太》2020,(1):113-132,160
2017年6月,中印在洞朗地区发生边界对峙。中方在此次危机中始终保持了克制,并未通过武力方式解决边界危机。这与中国在1962年运用军事手段应对印度的挑衅截然不同。为何针对与同一个对象国出现的同类性质危机,中国的应对方式存在显著差异?文章认为,中国对陆上边界问题的处理方式,主要受到边界功能和决策者对威胁程度的认知这两个因素的影响。基于中国决策者对边界功能是政治与安全功能凸显还是经济功能优先,以及对对象国行为所带来的威胁认知高低程度不同的判断,将导致中国对边界问题采取四种应对方式:诉诸武力、展示决心(包括军事对峙等)、外交谈判、互利合作。通过对中国处理1962年与2017年两次中印边界危机、1956年中缅边界问题、2004年中俄边界问题的方式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上述分析框架得到了初步验证。文章通过探讨中国对陆上边界问题采取不同应对措施的原因,不仅有助于厘清影响中国政府针对陆上边界问题采取差异化应对措施的因素,还有利于为中国恰当地处理中印领土争端及其他陆上争议边界问题提供一定的启示,进而为改善中国周边外交、保障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初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7.
公共服务供给是政府的重要职能。传统上由政府直接生产来供给公共服务的做法存在诸多弊端,推动政府向社会组织和企业购买公共服务成为当前公共服务供给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政府向社会和市场购买公共服务在有效控制政府规模、提高行政运行效率等方面作用较为明显,但政府也面临对市场主体存在认知盲区、权力寻租和监管难度大等困境。对此,要明确政府购买基本公共服务的边界,将基本公共服务生产的透明度、基本公共服务对人民群众生命和健康安全的重要程度、基本公共服务生产市场的成熟度、政府对从事基本公共服务生产的市场主体的监管能力等作为基本公共服务能由市场主体来生产的判定标准,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路径。  相似文献   
78.
国门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实际上是指口岸管理中的进出境口岸。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口岸日益成为各国人员、货物(物品)和交通工具进出境的唯一合法通道,口岸的主权性、开放性、国际性和国门安全风险源的多样性共同导致了国门安全风险的流动性、跨境性、复杂性和外溢性。国门安全是国家安全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口岸管理是维护国门安全的主要途径。然而,在目前的国家安全学研究中,国门安全仍是一个尚未引起学者关注的重要领域。当下的国门安全研究滞后于进出境监管实践的发展,在响应国家安全战略方面存在不足。随着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国家安全内涵的拓宽、政府机构改革的推进和进出境监管实践的发展,国家安全学必须不断拓展新的学科方向和研究议题。国家安全学研究不能仅仅关注单个领域的国门安全问题,而必须基于国家安全的空间场域来凝练国门安全的研究议题,并使国家安全学研究朝着巩固研究领域、促进学科构建的方向发展。植根于维护国门安全的现实需求和完善国家安全学学科体系的理论需要的国门安全学,应当成为国家安全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9.
公共治理空间体现了公共权力在作用于一定的社会生活领域时所拓展的协调与控制社会能动性的幅度和深度.在转型社会中,公共治理空间一般由显性一隐性空间构成.相应地,制度和惯习、制度性边界和惯习性边界的互生与外衍构成了公共治理显性-隐性空间的衍生条件与约束机制;而隐性治理空间的存续对公共治理总体格局而言亦有着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由此决定着公共治理空间结构的宏观功能.伴随着社会转型的持续推进和不断深化,应通过公共权力运行场域的再造与行动边界的整合实现公共治理空间结构的转变.  相似文献   
80.
1995年至2007年,西班牙年均经济增长率达到3.5%,经济的快速增长掩盖了过度消费、过度负债及生产缺乏竞争力等问题。2008年次贷危机席卷全球,2009年至2012年西班牙经济持续衰退。为了刺激经济发展,政府依赖加大公共支出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却又使西班牙深陷债务危机。透过久远的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