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10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36篇
外交国际关系   55篇
法律   208篇
中国共产党   200篇
中国政治   245篇
政治理论   71篇
综合类   11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正> 如果说外层空间是一个具有特殊法律地位的独特的领域,人们一定会提出一个问题,它的边界在哪里?至少可以说,对达一特定环境还没有通过协定来确定关于边界的有效的特别制度,岂非怪事。事实  相似文献   
142.
王裕根 《河北法学》2021,39(1):2-14
通过法律规制平台经济的过程,其实质是在治理平台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性问题。借助法律多元主义理论视角分析平台经济发展的制度供给,会发现国家法律与平台规则共同构成平台经济发展的制度约束与保障,同时也是平台治理的重要制度资源。任何一项制度资源的投入会随着制度实施的环境条件以及制度执行者的价值观念变化而产生制度成本与效益的边际效应,这就为国家法律与平台规则的功能范围设定了制度边界,因而需要优化配置制度资源的投入和组合。而国家法律和平台规则的互嵌性,以及国家法律与平台规则在服务于平台经济创新发展的目标耦合性,也就决定了国家法律和平台规则之间存在制度合作的空间。因此在平台经济治理中,通过审慎评估国家法律在平台经济领域的实施效果,有效吸纳平台规则的治理优势,优化政府监管执法资源投入,可以有效形成合作治理的平台经济秩序。  相似文献   
143.
突发公共事件中的政府信息公开问题需要从政府信息公开与突发公共事件两个维度进行综合审视,因而体现出一定的特殊性。信息公开的主体问题与边界问题是突发公共事件下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两个重要问题。在信息公开的主体问题上,我们现有制度所确立的公开主体明确化、单一化、权威化的原则是正确的,应当坚持;对于信息公开的边界问题,应澄清认识,建构合理的政府信息公开条款结构,即以信息公开为原则,以例外条款为界限,以例外条款的例外为补充的这样一种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结构。  相似文献   
144.
钱玉文 《现代法学》2012,34(4):108-116
消费者权的行使可能会损害经营者的经营自由,权利冲突意味着权利的限制与边界,确立消费者权法律边界的理论依据主要有权利冲突理论和权利不得滥用原则。过错责任是消费者权利与经营者经济自由平衡保护的重要机制,特殊消费侵权行为适用无过错责任时,也应遵循法益衡量规则。  相似文献   
145.
中国特色志愿服务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精准把握其概念内涵与基本特征的"中国特色",成为在新时代继续推进志愿服务发展的首要问题.本文从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出发,对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主体、志愿服务受体的边界进行了分析,认为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组织的边界包括目标...  相似文献   
146.
奠边府大捷是越南人民和越南人民军在胡志明主席、越共中央和越南人民军总部的正确领导和指导下取得的胜利。也是越南人民和军队在中国人民和中国军事顾问团的支持和帮助下取得的胜利。它证明了越中两国人民的友谊和团结是不可战胜的。这种友谊和团结,是越南人民取得从边界战役到奠边府大捷的一系列胜利的重要原因,也是中越两国人民今后朝着改革开放和共同繁荣的道路迈进的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47.
《当代党员》2014,(12):16-17
很久以前,有一个农夫居住在大山上。 他有一片树林,全是长得笔直的松树。 一年冬天,山风咆哮。农夫冒着寒冷来到树林,给松树一棵棵绑上护具,用来纠正它们的树干——这样就能防止它们被风吹成“歪脖树”。 很快,整片林子都绑好了护具——除了一棵大树。  相似文献   
148.
徐东 《法律适用》2014,(5):106-111
言论自由的边界在哪里,这是一个极有现实意义的话题。当前,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新型媒体进一步升级换代,为公民提供了使用更为便捷、传播更为迅速、影响更为广泛、管理更为宽松的言论平台,公民的言论权利意识进一步觉醒,但与权利相对应的义务意识相对淡化,与权利相关的权利边界意识远未形成,言论引发的权利冲突日益凸现。权利边界必然存在于相邻的权利之间。实践表明,言论自由的相邻权利主要是名誉权、隐私权及公共利益等权利类型,探讨言论自由的边界,关键问题在于解释言论自由与上述权利之间的合理边际,最大限度地保持权利之间的平衡。作者认为,相对于名誉权,言论自由的边界在于言论的真实性;相对于隐私权,言论自由的边界在于隐私本身是否涉及公共利益;相对于公共利益,言论自由的边界在于是否存在"明显而即刻的危险"。作者拟从司法的角度,结合国内外的典型案例,探讨言论自由的上述边界。  相似文献   
149.
公益性是探讨政府公共性的逻辑起点,但政府行为中也包含逐利性因素,政府公共性限于特定的边界内并具有公益逐利双重性。基于优质基础教育择校政策的案例研究发现,政府公共性是有边界的,政府公共性在公益性与逐利性的缺失、分离与统一中逐渐彰显。在公共性边界外,政府逐利具有合理性,但应控制在促进政府的公益性与社会的协调发展的限度内。政府公共性边界现象的政策意义在于:公益性边界的勘定遵循边界内公益最大化原则;政府的逐利效率无法通过民主实现;善政不仅要遵循民主法治逻辑,还要遵循经营逻辑;应注意"卡尔多-希克斯"改进在公共政策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