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4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9篇
各国政治   40篇
工人农民   23篇
世界政治   3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22篇
法律   253篇
中国共产党   2139篇
中国政治   1653篇
政治理论   368篇
综合类   624篇
  2024年   68篇
  2023年   434篇
  2022年   474篇
  2021年   520篇
  2020年   490篇
  2019年   198篇
  2018年   108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201篇
  2013年   279篇
  2012年   201篇
  2011年   228篇
  2010年   230篇
  2009年   255篇
  2008年   190篇
  2007年   145篇
  2006年   245篇
  2005年   222篇
  2004年   229篇
  2003年   152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文章基于乡村人才振兴背景,研究了民办高校毕业生到乡村就业创业的现实困境,提出了加大乡村就业宣传力度、转变学生就业观念、完善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健全相关就业政策、优化乡村就业环境等措施,以促进民办高校毕业生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的效果。  相似文献   
962.
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承担着培养“知农、爱农、兴农、强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促使涉农高职院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创业,扎根农业农村,对乡村振兴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作为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主动对接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重视涉农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以厚植农业情怀为主线,在坚持办学定位的同时,做到倾心服务“三农”、构建校企融合育人体系、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搭建就业服务平台,提出的涉农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对策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63.
就业育人工作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高职院校学生要想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就要以就业为导向,将就业工作贯穿于职业教育的全过程。农林类高职院校只有将立德树人放在人才培养的首位,培育学生的“三农”情怀,才能真正强化“三全育人”的工作实效,为乡村振兴提供不竭动力。因此,在新形势下应充分认识到就业育人工作的重大意义和科学内涵,积极探索农林类高职院校就业育人机制与实践路径。文章以乡村振兴为背景,深入了解农林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现状,并重点研究农林类高职院校就业育人体系建设与实践中所面临的困境,从而提出积极有效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964.
潘燕 《就业与保障》2023,(7):175-177
在国家大力推行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承担着为本区域乡村建设培养和输送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使命。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如何使其培养的人才与乡村人才缺口相契合、助力乡村振兴,已经成为当下城乡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文章分析少数民族地区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从区域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开发与整合、“专创融合”新农人人才培养模式创建、“双创”师资队伍建设、校政企协同育人共同体构筑等方面推进少数民族地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区域乡村建设输送高质量“双创”型人才、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965.
乡村振兴战略给农科类大学生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探究农科类大学生基层就业意愿的影响因素,全面提升农科类专业大学生基层就业意愿,已成为推动社会经济转型时期高质量发展的迫切任务。文章使用半结构化访谈方法,探索农科类专业大学生基层就业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影响农科类大学生基层就业意愿的主要因素包括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等。高校肩负着为乡村振兴战略培育人才的重要任务,因此,高校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树立基层就业价值观、加强对农村基层就业的宣传和指导、增加农村基层实践教学环节等方式来激发和增强农科类专业大学生在农村基层就业的意愿。  相似文献   
966.
“乡土中国”是我国农村的基本社会事实。土地问题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逻辑起点,也是深化改革的关键着力点。优化地权配置,通过土地流转提高农地利用效率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从地权配置角度切入,剖析乡村振兴与农地流转之间的内生关系,探究了当前农地流转的成绩、不足以及困境,以图耦合地、人、业、钱等要素的关系。为推进农地流转体制机制创新,应当加快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网络化的农地流转市场并充分监管农地用途,合理界定相关权利主体及其行为边界,激活土地的多层次权能,促进现代农业与小农户有机衔接,同时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减少农地流转的后顾之忧,殷实农民获得感。  相似文献   
967.
“两会”期间的3月5日,辽宁代表团向中外记者开放。 王珉表示,辽宁将努力做强传统支柱产业,推进装备制造业向高端化、品牌化、集群化发展,把辽宁打造成为我国重要的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大力推进冶金、石化等原材料工业向集约化、高级化、系列化发展。王珉坦言,辽宁老工业基地长期积累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仍然没有根本解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任务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968.
通过对辽宁数字经济发展现状的梳理,对数字经济新优势进行分析,辽宁数字经济占全省GDP比重逐年增加、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已稳步开展、数字资源和应用场景十分丰富。但在"数字中国"建设背景下,辽宁数字经济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短板,从政策制定滞后、区域发展不均衡、企业数字化转型基础薄弱、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深耕不足和政府治理数字化关键环节尚未打通这五个方面入手,着力探索辽宁"数字蝶变"的可行性路径,助推辽宁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69.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在梳理已有文献基础上,阐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时代价值,剖析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所面临的形势与问题,提出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对策建议。包括:完善机制,切实发挥农民的主体地位;制定规划,明确整治的内容及优先序;依据区位,确定整治的技术与模式;科学匡算,为整治提供资金保障;加强监管,确保整治成效的可持续。  相似文献   
970.
当前我国民族地区正处于加速走向现代化的转型阶段,生计方式的剧烈转变对这些地区的居住空间格局、家庭结构、宗族关系进而内部社会关系产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影响。本文试图依据在贵州省安顺市G村获得的田野资料对这一变迁过程的内在发生机制做出分析,并对民族地区如何重建适应现代化转型需要的社会秩序和社会文化做出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