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3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106篇
中国共产党   22篇
中国政治   277篇
政治理论   15篇
综合类   2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130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王磊 《中国人大》2009,(22):19-19
从我国选举法的修改历程来看。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是一个积极,稳妥,不断推进,循序渐进的过程。 我国选举法的历次修改反映了我国发展民主的一些成功经验,也就是说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如何发展民主的问题上找到了一条符合自己国情的道路,即应当是积极,稳妥,循序渐进的和符合本国国情的民主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72.
五年一次的全国县乡人大换届又将揭幕,这是继2006年后的第二次同步换届,也是2010年选举法修改后的首次选举。自上而下的部署已于日前进行,有的地方在今年4月便进入“选举季”。  相似文献   
73.
根据选举法的规定,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可以联合或者单独推荐代表候选人;选民或代表十人以上联名,也可以推荐代表候选人。实践中,一般采取各政党、各人民团体按应选名额等额提名代表候选人,再由代表十人以上联名提出差额选举所需人数的候选人。由于组织引导的原因,代表十人以上联名提出的代表候选人很少能够当选,很多代表对此提出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74.
张栋 《团结》2011,(4):19-21
编辑部请柬《本期话题》话题开放亲爱的读者朋友:为加强读者、作者和编者的交流互动,本刊从今年第一期开始推出《本期话题》栏目。在上一期,本刊针对今年7月开始依据新《选举法》进行新一届人大代表  相似文献   
75.
县级人大代表产生机制改良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的人大代表选举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从县级人大代表选举制度来看,其代表产生机制存在选举管理机构自体管理自我监督、选区划分和代表名额分配不合理、代表候选人产生机制不合理等问题.人大代表选举制度改革难以一步到位,"良性违宪(法)"也许是一种改革之痛,重要的是要区分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改革县级人大代表产生机制需要完善选举管理组织机构,改革选区划分和代表名额的分配,加快候选人产生制度改革.现行选举法所勾勒出的体系框架已可应付现实之需,我们需要一种改良的思路,需要对现行选举法的更为现实的充实和完善.  相似文献   
76.
人大代表间接选举是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的有关规定。由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出席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间接选举政治性、法律性非常强。又体现一定的技术性。笔者仅结合多年实践,就如何组织好间接选举作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77.
城事     
《公民导刊》2004,(9):4-4
选举法修正案、可再生能源立法、实质公证、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  相似文献   
78.
随着我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治国方略的实施和民主法制建设的逐步推进,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日益增强,人民群众对人大代表的监督也逐步体现出来。如选民联名罢名直接选举的县、乡级人大代表的事,已在一些地方出现。笔者认为,《选举法》虽然对这方面有明文规定,但具体操作程序还不够明确。因而,在组织实施中,还有很多具体问题需要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79.
《山东人大工作》2007,(11):12-12
10、选举法中体现了哪些基本的选举原则? 选举原则是贯穿整个选举制度的根本准则.选举原则反映的是选举制度的本质及其内涵.对选举制度的具体实施。具有相应的指导作用、我国现行选举法的基本原则有:  相似文献   
80.
面对民间所蕴藏的巨大的政治能量 ,选举法及相关法律也应与时俱进 ,通过自身的变革来适应新的政治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