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3篇
法律   58篇
中国共产党   17篇
中国政治   28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卡奴”。顾名思义,就是信用卡的奴隶。指的是那些受困于偿还信用卡本金和不断产生的高额利息的信用卡用户。据中国银联公布的统计数字,目前我国银行卡持有量已接近10亿张。持卡人中绝大多数为中青年人。 2007年8月28日,北京市的一对年轻“卡奴”夫妻为了还银行信用卡每月400元的最低还款而杀人,一个被判处死刑,一个被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这一极端案例,为“卡奴”们敲响了警钟!  相似文献   
32.
33.
高虹 《文明大观》2001,(7):50-51
早在我国清朝,一些兴隆昌盛的钱庄票号,就为有信誉有实力的客户发放了一种“金折”——其作用就相当于现代信用卡中的“金卡”:用金折可以在当地商号购物和做其它交易,将发生金额记在金折上,相当时间内由钱庄票号跟持卡人结帐。但现代信用卡毕竟近些年才兴盛起来,走入寻常百姓家的。我们现在对曾祖辈就玩过的东西却反倒有一种陌生,往往一卡在握,还得将大把钞票揣在身上,否则时时可能陷入尴尬境地。  相似文献   
34.
本文案例启示:信用卡诈骗犯罪在认定持卡人"非法占有目的"时不能仅依靠《解释》第6条的六种行为方式简单判定,还需要将行为人的申领行为、透支行为、还款行为等各种因素综合起来分析。另外,银行的两次催收应当具备有效性,且两次催收应当有合理的时间间隔。  相似文献   
35.
目前,证券行业在限售股转让预扣税业务中普遍面临巨大保证金透支风险,如何履行预缴税款责任而又不承担挪保风险是证券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实际工作,深入分析了保证金透支等问题,探索了限售股转让税款征缴新模式.  相似文献   
36.
李某于2006年5月8日向某市建设银行申领了一张信用卡,并分别于2006年8月1日、8月5日、8月8日、8月15日四次从建设银行ATM机上透支6000元。2006年8月20日,李某经建设银行授权,又透支3万元,建设银行同意李某可以透支1个月。李某透支后,未按规定时间还本付息,银行于2007年2月6日、3月9日、5月11日、9月10日四次向李某发出《追讨透支贷款通知书》,  相似文献   
37.
张霞 《法制与社会》2013,(12):123+131
本文参照最高人民检察院和最高人民法院联合发布的《关于办理商业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对于具有透支功能的银行卡如何认定受贿数额的问题进行了分类讨论,对不同情况下具有透支功能银行卡的受贿数额认定提出了不同的标准,以期使得认定具有透支功能的银行卡的受贿数额上更加的合法、合理。  相似文献   
38.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信用卡的使用应运而生,这一称谓产生于美国,起初商家为了扩大经营,而为顾客设立了信用卡,之后才发展到现在主要的发卡主体为银行。信用卡的产生的确为消费者的购物提供了一定的方便,同时也存在许多的缺陷和法律问题需要我们加以探究。本文笔者试图通过对盗用身份信息透支信用卡的责任从民事和刑  相似文献   
39.
小混混觊觎信用卡透支“商机” 现年29岁的姜杨,是江苏省镇江市人。因家境原因,高中毕业后姜杨就在家待业,一晃就是5年。2005年5月,姜杨母亲因担心儿子长期无业会生出乱子,便东挪西借,资助姜杨注册了镇江金顺食品有限公司,从事干货和水发产品生意。  相似文献   
40.
《外交评论》2015,(6):57-68
以古喻今是一种殊为有益和非常重要的认识方式、论辩方式和话语方式,就战略原理来说大概尤其如此。我们需要深切地借鉴传统中国经验,来考察和谈论当今中国四大互相密切联系的实践问题:从对外战略方面的"战略军事"为主转变为"战略经济"为主;"战略经济"或经济外向扩展的根本的内在平衡;"战略透支"问题,或曰国家目的与手段、目标与资源之间大致平衡的绝对必需;作为传统的和当代的一大主题的"伟大复兴",连同其传统的和当代的根本路径。就中短期的实践来说,最重要的大概是深切地懂得"事固有弃彼取此,以权一时之势"的战略道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