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69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57篇
各国政治   38篇
工人农民   79篇
世界政治   230篇
外交国际关系   63篇
法律   1580篇
中国共产党   2932篇
中国政治   3758篇
政治理论   1280篇
综合类   1830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154篇
  2015年   340篇
  2014年   1012篇
  2013年   777篇
  2012年   1107篇
  2011年   1027篇
  2010年   779篇
  2009年   744篇
  2008年   832篇
  2007年   683篇
  2006年   800篇
  2005年   531篇
  2004年   549篇
  2003年   593篇
  2002年   634篇
  2001年   443篇
  2000年   186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在和谐社会的目标追求中,平等和公正是优先考虑的问题,平等是公正的基础和前提.在等级社会,没有平等,也就没有真正的公正.在近代社会,由于法律制度以及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的确立,出现了形式平等,而实质平等则没有实现的可能.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不仅要确立形式平等,更主要的是要实现实质平等.平等与公正是有着广泛社会价值的,在人的创造性能力的实现中,平等和公正能够发挥基础性的作用.而且,我们当前所面对的地区性和世界性的问题,也需要通过平等和公正的途径去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72.
最近,胡锦涛主席提出的“八荣八耻”在神州大地迅速掀起了学习贯彻的热潮。“八荣八耻”的内容特点不是新,而是“基本”,八个对应句都是我国传统道德、德育和思想道德建设的一贯内容。但从社会现实情况来看,强调这些基本内容和基本精神,在物质生活日益充裕、精神生活日渐丰富、价值观多元化、道德约束力呈弱化态的今天,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及时意义。我觉得,“八荣八耻”的新意,一是表现在由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提出和全面表述公民思想道德领域的基本价值观,这体现了对思想道德建设一贯的高度重视和当前新形势下更大的关注,这样,既利于…  相似文献   
173.
荣誉和耻辱是道德中的一对重要范畴;荣辱观是人们对光荣和耻辱的看法。人生以何为荣,以何为辱?对两者的不同理解,便构成了人们不同的荣辱观。不同的人生目的对荣与辱有不同的理解,他们的看法有时是完全相反的。例如,封建统治者鼓吹“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要求妇女从一而终,做烈女节妇。《儒林外史》中的穷秀才面对女儿以死殉夫,不但不制止,反而认为这是“青史上留名的事”,积极支持女儿的行动,当得知女儿的死讯时,还大笑着说:“死得好!死得好!”这种封建道德的荣辱观不知害了多少人。因此,不同的荣辱观,表现了不同的道德认识,并由此产生不同的道德行为。常言道“羞耻之心,人皆有知”,但是,这种“羞耻之心”或荣辱观念一但颠倒了的话,其行为必将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174.
《商事争议中仲裁员道德准则》最初由美国仲裁协会的特别委员会与美国律师协会的特别委员会组成的联合委员会于1977年起草完成。2003年美国律师协会特别工作组和美国仲裁协会特别委员会重新予以修订。  相似文献   
175.
法律规则与道德规则最大的区别是具有实效的强制性。法律规则的每一个设计和运用,都应是实现和维护公正, 其逻辑结构也非常清晰和明确。通过了解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以及道德规则与法律规则的特征,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追求善与实现公正的辩证关系,建立起法治的信念,从而守住我们中华民族美好的道德理想和不懈的道德追求。  相似文献   
176.
社会对见危不救行为是否定的.对其价值判断的这种一致性,使得对其犯罪化不只是可能,而且是必要的.对见危不救行为动用刑罚加以调整,使人们自愿承担救人于危难间的义务,以促进社会的整体利益.我国刑法中应增加"见危不救罪",但要有严格的范围限制.  相似文献   
177.
和谐社会下行政道德制度化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玉霞  宋明爽  慈爱芹 《前沿》2007,(9):139-14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在世界各国新一轮行政改革中,加强行政道德建设,保持高标准的伦理道德规范,越来越引起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当前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提升和完善社会价值目标和原则,以和谐的社会秩序和社会伦理制度作为基础和保障。文章从行政道德的一般理论入手,针对和谐社会对我国行政道德建设提出的挑战,探索完善行政道德制度化的途径,并展望其未来。  相似文献   
178.
当前我国以道德约束权力机制的失灵与补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海鸥  艾国 《求实》2004,(1):59-62
以道德约束权力 ,是我国传统德治思想的基本精神 ,也是当前以德治国的重要目标。道德在今天之所以不能较好地发挥对权力的约束作用 ,不是道德失去了对权力的约束功能 ,而是我们的一些干部一定程度地丧失了道德原则。因此 ,要强化以道德约束权力的机制 ,首先要使从政者建立、恢复和增进道德。在当前 ,最重要和最紧迫的是要构筑从政者的道德底线。  相似文献   
179.
网络社会主体的道德自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肖永梅  罗萍 《探索》2004,3(1):127-130
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基于道德自律和他律的理论分析同样适合于网络社会。不仅如此,由于网络社会形成及其运行规律的独特性,道德注定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强化网络主体的道德自律在目前不仅很有必要,而且更为现实。关注网络道德规范,加强网络道德修养,投身社会实践,进行网际自我调适是网络主体进行道德自律的现实途径选择。  相似文献   
180.
刘秀芬 《理论学刊》2004,19(3):65-68
经济与道德的协调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趋势选择,这不仅在于它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历史经验的忠告,更在于它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根据和内在要求:是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基本优势、基本任务和价值目标所在,又是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未来形象和未来命运所系。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与道德协调发展的途径,一是作出制度安排,二是作为有机统一的实践过程,三是变成每个社会成员的精神、心理和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