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76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57篇
各国政治   37篇
工人农民   76篇
世界政治   230篇
外交国际关系   63篇
法律   1580篇
中国共产党   2932篇
中国政治   3763篇
政治理论   1281篇
综合类   1835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154篇
  2015年   340篇
  2014年   1012篇
  2013年   777篇
  2012年   1107篇
  2011年   1027篇
  2010年   779篇
  2009年   744篇
  2008年   827篇
  2007年   684篇
  2006年   800篇
  2005年   531篇
  2004年   549篇
  2003年   593篇
  2002年   634篇
  2001年   443篇
  2000年   186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51.
田佳  孙博 《前沿》2012,(6):55-56
关于道德的本性问题,关系到道德的起源和目的——道德究竟如何产生?人为什么需要道德?道德究竟是工具还是目的?从古至今一直是学术界争论不休的一个没有明确答案的问题。笔者试图寻找道德的起源,从而尝试性给道德以一个新的界定,最终力图陈述制度伦理出现的必然性以及研究制度伦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52.
刘宽红 《求实》2012,(2):33-38
全球化风险时代表征出以气候、能源风险为主的灾难性认知状态,其生成与工业文明的传统发展观有着密切的关联,它使得人的本体性存在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进入到了不安全的情境中。要走出工业文明所致的风险困境,保障人类存在与发展的安全,需要构建低碳能源安全战略来治理气候、能源风险,改善人的风险性存在。  相似文献   
353.
刘雍 《法制与社会》2012,(7):167-168
道德与幸福历来是伦理学家关注的两大问题.但是历来伦理学家所强调的却不尽相同.一些伦理学家强调道德,认为道德不仅是伦理学的研究对象,还是社会和个人的终极追求目标.还有一些伦理学家认为幸福是人的终极目标,而道德是达到这个目标而存在的手段.中国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如今现代化进程日益加快.道德与幸福的问题也成为了我们需要认真审视的问题.这也是我们现代社会道德何去何从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54.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如果你要告诉我们什么思想,  相似文献   
355.
正"法官来瑶乡,稀泥烂路都要走;法官来瑶乡,不辞劳苦只为民;邻里屋里有纠纷,驻村法官来调解;和谐调解化纠纷,瑶乡百姓笑开颜。"这是广西昭平县仙回瑶族自治乡的瑶族群众自编的赞扬法官的民谣歌词。群众们说,昭平县人民法院的法官真心为民,他们要用歌声表达对法官的感激之情。昭平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是一个地道的山区  相似文献   
356.
在霍布斯看来,自然法必须以自然权利为基础,但在康德的立场上,这种意义上的自然法必定是假言命令。如何在自然法学说中容纳自然权利,同时又不使自然法沦为假言命令,《道德形而上学》对此做出了尝试。康德拒绝霍布斯关于不存在客观目的的断言,并在论证人性作为客观目的的基础上奠定了道德法则的基础,但如何从道德法则推导法权,这却成为一个难题。通过分析胡弗兰德和早期费希特法权推导的失败尝试可以看出,直接从道德法则发展法权论的方案不可能成功,为此《道德形而上学》选择了另一条道路,即在道德法则的运用维度中区分理性的法权立法和伦理立法,从而完成了从道德法则到法权的推导。  相似文献   
357.
孙先亮 《先锋队》2015,(8):18-19,3
在学校教育的实践中,学校德育应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将德育融入学生的自身发展中,将德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全部活动中,将德育融入学生的生活中,将德育融入学生的个性发展中,将德育融入学生的智慧发展中,使德育不再是孤立的存在、说教式的灌输、毫无滋味的接受,而是潜移默化的浸润,润物无声地发挥。  相似文献   
358.
作为中国传统社会治理方式的组成部分,道德教化历代王朝统治者没有做到很好,但是,道德教化与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结构毕竟是适应的.近代以后,随着社会环境的日渐改变,传统中国的道德教化体系无法与近代文明对接.如何走出传统德治教化的窠臼,恰当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的关系,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59.
风俗是儒家政治和道德学说的重要概念,以教化为根本手段的风俗之治是古代中国政治治理实践的重要传统。风俗之治是德治主义政治逻辑下必然的问题导向、目标诱惑和路径锁定。现代社会公民道德建设区别于古代风俗之治的关键,在于实现从道德本位的儒家政治哲学范式向权利本位的现代政治哲学范式的转换,政府作为法治公正的提供者而不是社会道德风俗的直接塑造者,克制正俗的权力冲动才能真正有效地推动社会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360.
莫金文 《新湘评论》2014,(23):28-28
习近平总书记在《办公厅工作要做到“五个坚持”》一文中提出,要坚持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坚持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坚持极端负责的工作作风、坚持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坚持廉洁自律的道德操守。“五个坚持”是我们做好新形势下党委办公室工作的基本原则和遵循,其中“极端负责”是党委办干部最鲜明的特征,也是当好“坚强前哨”、建好“巩固后院”的根本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