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36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57篇
各国政治   37篇
工人农民   78篇
世界政治   230篇
外交国际关系   64篇
法律   1525篇
中国共产党   3050篇
中国政治   3855篇
政治理论   1286篇
综合类   1827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155篇
  2015年   340篇
  2014年   1030篇
  2013年   788篇
  2012年   1115篇
  2011年   1040篇
  2010年   817篇
  2009年   763篇
  2008年   842篇
  2007年   739篇
  2006年   809篇
  2005年   524篇
  2004年   548篇
  2003年   588篇
  2002年   628篇
  2001年   447篇
  2000年   182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经常碰到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在有宗教传统的国家,二战后普遍进行了宗教"世俗化"的改革.改革使宗教教育更好地发挥了为政治服务的功能.不过,宗教本身的命运,却是取决于各个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972.
在传统文化中,"天"有多重含义.随着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对"天"的认识也逐渐加深,虽然在不同时期,不同的人对"天"有着不同的理解,但均以"天"为宇宙万物,包括人类的起源和本源,"天"因而也成了宗法道德的合法性根据,而人自身则成为道德价值的符号,而不是一个主体性的存在.  相似文献   
973.
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目标建构的依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作为道德教育的目标指向,表达的是一种价值理想。其目标建构有着哲学人道主义的思想基础,也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同时还有着人类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础。具体地说,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的目标建构的依据主要有三点:一是人类有关个人自由与尊严的思想的宝贵遗产,特别是个性教育、自由教育思想的宝贵遗产;二是现代教育,特别是我国目前道德教育所肩负的使命;三是主体性道德人格的结构与特征  相似文献   
974.
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道德理论不仅应具有市场经济基础,而且也应为主体意志的道德约束提供深层的社会心理基础。道德既是价值规范,又是实现价值的实践活动,还是人类利益意志的“人为法则”。市场经济一方面涵摄了人们道德的基础,另一方面为完善道德提供了条件。应从道德和市场经济的内涵和运作中寻求二者的生成关系,阐明正确理解的利益是道德与市场经济相统一的现实支撑点。那种强调在集体利益实现基础上充分发展合理的个人利益的、真正意义上的集体主义道德,应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重建的根本方向和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975.
行政道德失范现状归纳为:第一,在道德认识上,“民本位”观念淡化,“官本位”意识增强。第二,在道德情感上,“公仆”意识蜕化,“官气”十足。第三,在道德关系上,“同志”关系淡化,“裙带”意识增强。第四,在道德行为上,“民主”作风淡化,“家长制”作风增强。针对行政道德失范现象和行为,可采取以下治理对策:第一,健全行政道德的评价体系。第二,创设优良的行政道德氛围。第三,加强行政道德的制度化建设。第四,提高行政人员的行政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976.
政治主体合法性对其权力的有效行使及整个政权体系的合法性起着重要的作用。政治主体合法性需要民众的认同,在民众的认同和支持要素方面,诸多学者致思于民众对权力行使绩效、权力行使法定程序的评判。然而,政治始终以人为本原,民众对政治主体道德的认同对其合法性更具根本性意义。在传统封建专制体制下,政治主体尤其是封建君主已经自觉意识到用道德光环粉饰自己的政治形象;而在民主政治体制下,自主、平等价值观的彰显和更加开放的舆论环境,对政治主体合法性的道德诉求更具有实质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77.
正收入再分配改革除了受到既得利益者的阻力外,还受一种"再分配"是劫富济贫观念的阻碍。这种阻碍是几种思维误区组合形成的。首先是人们错误地认为市场分配与国家分配的根据是不同的,从而把市场分配与国家分配放在不同的道德地位上评判;其次人们错误地割裂了财产权与税收权之间的关系,形成一种绝对财产权观念;最后是  相似文献   
978.
王斯斯 《学理论》2014,(7):77-78
"俭以养德"实质为生存论向心性论的转化,是有觉性的道德主体的道德修养方式。如把它作为一精神现象加以考察,有丰富的哲学内涵与层次:其可行性为人类追逐自由本质所决定的,实现途径是处理自然与精神、经验自我与超越自我关系。它真正意义并不是简单地否定欲望,或是被动性服从说教,而是完全符合人性本质的。  相似文献   
979.
隋牧蓉  卢黎歌 《探索》2022,(2):179-188
个体道德自觉是构成道德图景的实质和基点。个体道德自觉是一种包含个体自主识善的道德认知、自发亲善的道德情感、自愿向善的道德追求和自觉为善的道德实践的个人品质,不仅指向认识层面的自觉意识,还强调实践层面的自觉行动力,最终表现为个体道德上的知行合一。个体道德自觉何以可能,从根本上说是道德教育在个体道德自觉形成中发挥了建构、塑造和统合功能。基于已有研究,这个问题至少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在个体道德自觉意识的内在生成中,道德教育培育了个体内心道德的直觉、道德自觉的思维、道德的理性品格;在个体道德自觉行动力的外在养成中,道德教育培养了向善为善的能力、道德行为习惯与道德行动自治力;在个体内在德性与外在德行的有机合成中,道德教育促进了道德情感、道德需求与道德规范对内外的统合。  相似文献   
980.
发展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道德关系是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题中之意。人际交往中的道德关系在本质上是人们利益关系的外在表现形式。社会生产方式的历史转变必然引起道德关系的变迁。近现代以来,我国传统社会的道德关系在主导价值理念、内涵与发展方式上经历了一系列转变,逐渐走出了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的道德文化自为之路,也为丰富和发展世界道德文化做出了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