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2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6篇
各国政治   29篇
工人农民   35篇
世界政治   58篇
外交国际关系   26篇
法律   337篇
中国共产党   697篇
中国政治   900篇
政治理论   282篇
综合类   36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164篇
  2014年   385篇
  2013年   211篇
  2012年   211篇
  2011年   219篇
  2010年   212篇
  2009年   184篇
  2008年   159篇
  2007年   124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51.
现有研究对政治信任、相对剥夺感与居民群体性事件参与之间的关系存在着争议。基于CGSS 2010的调查数据,运用二分logistic回归分析公民的政治信任和相对剥夺感对其参与群体性事件的影响。研究发现,公民对政府工作人员的信任程度、公民是否受到政府工作人员的不公平对待显著影响其参与群体性事件。因此,提升公民对政府工作人员的信任、改善政府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对减少群体性事件尤为重要,要推进社会的有效治理,政府应在这两方面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52.
当前,国内经济增长新动力不足和旧动力减弱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资源配置优化和结构转型升级仍在进行中,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发展离不开资金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如何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中为优质中小微企业寻找到稳定、良性的融资途径,成了当前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亟待解决的课题。近年来,地方政府大力推进银企合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仍然突出。  相似文献   
53.
在资本逻辑主导下,消费主义思潮迅速渗入青年的生活实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年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伪仪式感”是当代部分青年在消费主义思潮影响下对美好生活错位的理解和追求。其主要表现为以虚假伪饰呈现个性人设、以超前消费赋值精致品味、以意义消费伪装绚烂生活。这些表征源于消费主义视觉诱导下沉迷感官刺激,消费主义符号魅惑下迷失自我价值,消费主义算法推荐下固化行为惯习。对此,需要从戳破消费主义价值幻象、营造健康的媒介环境、注重精神滋养等维度出发,引导青年走出“伪仪式感”固化圈,在生活实践中创设富有生命意义的仪式感。  相似文献   
54.
当前我国社会发展处于重大转型期,因社会结构、利益分配格局的变化,各类社会矛盾不断凸显,这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和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然而,公众作为社会矛盾的直接感受者和接触者,其参与社会矛盾治理的意愿并不强烈.本文以重庆市11个区县社会矛盾治理为例,依托实地问卷调查数据,通过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了社会资本、政治...  相似文献   
55.
张中秋 《法学》2006,(10):111-119
清末“新政”以前的中国经济法律传统可概括为九点,其中“重农抑商”是统领中国经济法律传统的“纲”,与传统中国社会的盛衰密切相关。“重农抑商”突出表现在对农业,特别是对土地关系的法律调整上。中国历史上的土地国有制主要有井田制和均田制,私有制主要是自耕农经济和租佃制,事实上这两种所有制都导致了传统中国社会盛衰治乱的循环。这种国有与私有所引起的周期性的循环怪圈,根源于经济社会结构的单一和封闭,以及专制政治和“重农抑商”的强化。在中国文化中,“重农抑商”上合天理下符国情,是有“道”的法律传统,所以如此重要和必要。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认识,即对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来说,经济法律(传统)与社会盛衰的关联最后在于道,道可以不同,但不可以无道。  相似文献   
56.
谢刚  苗红娜 《公共行政评论》2023,(2):157-173+199-200
公共服务获得感作为民众对公共服务客观获得的主观积极心理体验,反映了居民对社会治理的认知与评价。在“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体系建设中,居民参与对公共服务获得感具有重要影响。由于居民参与内容及方式的多样性,何种居民参与以及居民如何参与更能提升其获得感值得深入研究。论文将居民社区公共参与内容分为政府主导型参与和公民自发型参与,将公共参与渠道区分为自上而下的信息传递型渠道、自下而上的诉求表达型渠道和互动沟通型渠道。通过分析居民社区参与的6089份调研数据,研究居民社区公共参与内容和方式对个体获得感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自发型参与对公共服务获得感具有正向影响,而政府主导型参与对获得感的影响不具有统计显著性。即时的互动型沟通渠道,对公共服务获得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公民参与效能感和政治信任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论文揭示了不同公民参与类型与获得感的关系,丰富了学界关于公共参与及其作用的研究,拓展了个体获得感生成的研究视角,对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制度、提升公共服务获得感具有实践启示。在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时,要注重扩大公民自发型参与,并增强政府与公民的互动沟通。  相似文献   
57.
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已经开始从"缩小地区间财力差距"迈向"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的治理新时代。本文围绕充分性和均衡性重新审视了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面临的新问题,并围绕"政府调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人民群众获得感提升"主线,从理论上探讨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治理框架及需要突破的难点。研究指出:(1)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治理,指向人民群众获得感最大化的目标嬗变是前提,追求获得感提升带来行政效能的制度保障是关键,理清"投入-产出-感知"链条并形成内外联动的3E绩效体系是重点;(2)技术上需要突破两点:一是以"基本"范畴和"均等"程度为起点,分别构建满足充分性和均衡性的绩效指标体系,二是获得反映人民群众获得感的基本公共服务大数据信息。  相似文献   
58.
叶隽 《北京观察》2020,(5):72-73
关于"恶"的问题,其实始终是人类文明史上不可回避的中心议题之一。当初"丑学"的标举,曾经让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觉,不是本身有如何发明而是求异思维的功用。就美学的视角来看,仿佛只有审美才是正道,但这毕竟是一种标准的产物。譬如唐代以肥为美,至今自然标准逆置了,肥胖恐怕都要归入到丑类中去的。恶与善的关系,恐怕也同样没有那么绝对。  相似文献   
59.
贺彩 《新东方》2022,(2):83-88
民粹主义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反对精英、推崇人民的政治思潮。网络民粹主义在本质上仍是民粹主义,它是民粹主义在网络空间的延伸和发展,具有参与主体广泛性、动员方式隐蔽性、情感的非理性和传播影响深远性等基本特征。网络民粹主义混淆视听、煽动群众的非理性情绪,制造虚假民意、干扰司法独立,强调官民对立、削弱政府公信力,给社会发展带来诸多现实危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加强网络立法、提高网民自身素质、加强政府疏导和监管是正确应对网络民粹主义造成不利影响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60.
沈嘉熠 《人民论坛》2022,(8):112-115
虚拟世界的光怪陆离是人类想象力通过数字技术而呈现的各种幻象,其中虚拟角色通过其独有的开放性和互动性恰好赋予了受众想象的空间,“萌”态的设计和多元的交互方式充分映现了受众的情感依托和个性表达,它与受众之间发生的具身感知和环境认知凸显了想象引发的“沉浸性”。随着虚拟与现实的边界日趋模糊,受众对虚拟世界的沉浸感知将在交互情境下日益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