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3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17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郭慧子 《南风窗》2010,(17):10-10
<正>资中筠先生关于知识分子重建道统的论述,引发知识界的一些热议。黄波在《南风窗》撰文指出,道统的丧失并非始于资先生所言的1950年代(即思想改造运动及后来的反右),而是可以追溯于明太祖时期,他认为朱元璋的铁腕政治其实已经扼杀了道统存在的可能性。这自然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相似文献   
32.
王亮 《两岸关系》2013,(10):22-23
许坤成,1946年生于台南。翁美娥,1946年生于桃园县。1965年两人双双考入中国文化学院(中国文化大学前身)美术系,师从郭柏川、  相似文献   
33.
近五百年前,中国文化遭遇西方文化从而发生巨大的全方位裂变,其中作为中国文化之核心的中国学术之裂变最为剧烈。中国学术艰难地发生着转型,从传统迈向现代,走过了漫长的路程,虽然这一过程今天尚未完全结束,但从总体上看则处于一个逻辑的终结点上。今天中国的知识人承担着这样的学术使命,自觉地终结这五百年的文化发展逻辑,合乎逻辑地创造出中国现代学术的知识类型。中国学术走过了子学阶段、经学阶段和理学阶段,今天则合乎逻辑地过渡到法学阶段。不同时代的知识类型必有与之相适应的哲学观念为之奠基,作为今天中国学术新阶段的法学知识而言,其哲学观念必是与现代性相伴而生的,新道统论作为一种当代中国法哲学样式正是为这种法学知识奠基的。  相似文献   
34.
当前的《公安公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着重理论讲授、轻写作实践等问题,为了提高公安大学学生写作公安公文的水平,必须坚持立足实用、务求实效、文道统一、突出公安特色等原则。  相似文献   
35.
荒政是我国古代历史研究的重要议题,历代统治者面对灾荒危机时,常常会采取动员的措施,以稳定社会、维护秩序和巩固统治。动员型灾荒治理背后体现出古代中国独特的运作逻辑和丰富的文化意蕴。本文在对话行政生态论、资源动员论和道统论的基础上,构建了“风险感知—资源摄取—道统正当”的分析框架,对宋代淳化至绍兴年间江浙地区的瘟疫治理实践开展微观史料的分析。研究发现,古代中国灾荒治理是一个具有很强实践和文化情境特征的政治过程,围绕危机动员的政策议题,君主、官僚和社会力量之间展开了复杂的策略互动,“何时动员”取决于君主与地方官员对统治风险的感知,“如何动员”体现为官僚体系自上而下的行政动员与由内而外的社会整合,以实现最大限度的资源摄取,而“为何动员”则源于儒家“道统”的赓续与价值的宣扬。研究结论可以为中国国家治理提供历史镜鉴,也为中国式危机管理的学理分析提供可能的思路。  相似文献   
36.
儒家的真道统应该是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子夏、穀梁子、荀子、孟子。由于孟子是从子夏、穀梁子这一派学习,独立出去后恢复或重建了子思之学,所以附于荀子之后。我主张孔子是先圣,荀子直接相对于孔子称为后圣;因为是荀孟,所以孟子相对于荀子称为亚圣或附圣,即孟子是附于道统之后的圣人。我提出以《荀子·劝学》、《论语》、《孟子》、《荀子·大略》作为新四书。  相似文献   
37.
38.
当下中国仍然处于未定型时期此既需要新的治理模式,也需要新的知识论来反映这一伟大时代。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中国思想之所以为中国思想,就在于内在的稳定和延续。新道统论作为一种法哲学主张既在道论的脉络中发展了思想,又通过新的知识形态反映了时代要求。稳定至上的治理模式在传统中国具有历史结构合理性,但与工商社会、法学时代格格不入,需要对内在紧张的生成逻辑予以勾勒与解释,这是新道统论体系中重要的命题之一。有必要从道与器的关系性视角来细述中国思想与治理模式的关系及反思当下稳定至上的治理模式是否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39.
张佩 《理论月刊》2013,(8):50-54
欧阳修、苏轼的"斯文"道统,是一支在北宋儒学复兴洪流中奋力牵挽内圣与外王的力量。此道统的源起,对欧阳修来说是在北宋文化格局未定的情况下争取机会,对于苏轼而言则因政治处境不利,更添了些迫切性。欧苏道统的"致道"主张为:道本于学;必追随本心,不可图慕虚名勉强求之;道之用在天下,立论太高,止于虚言,则道不可得。此道统之所以隐沦,原因是:对续统人才要求全面,增加了儒生入仕难度;理学胜出后将欧苏道统阐释为"专主文辞",根本不足以成为文化命脉向下延续的正宗;欧苏注重学术自由,不刻意追求师承,无形中令门派自我消解,造成后继乏人的状况。  相似文献   
40.
当下中国处于转型期,法学/学术同样如此,不同思想此起彼伏,甚为壮观,新道统法哲学就属于此中的一环。新道统法哲学主要包道统思想的研究和传统社会秩序构成原理的研究。但当下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以传统秩序构成原理作为新道统法哲学的理论基础是存在诸多疑问的,因此需要加以反思、批判和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