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7篇
法律   22篇
中国共产党   29篇
中国政治   48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3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一九九九年十月十二日,随着一声清脆的枪响,“主神教”教主刘家国在湖南湘潭,走到了自己的末日。  相似文献   
52.
丁铭 《经济与法》2001,(6):32-33
据报载,目前全球已发现邪教组织3000多个,信徒达数千万人。邪教组织的泛滥导致了邪教犯罪的日益猖獗。近年来,邪教组织制造了一系列骇人听闻的惨案:1978年,美国人民圣殿教913.人集体服毒自杀;1995年日本奥姆真理教制造了“东京地铁毒气案”;1997年,“天堂之门”教主携38名信徒自尽;2000年,法轮功在中国制造了多起活人自焚事件。  相似文献   
53.
一   反邪教的斗争,不是一个国家的孤立行动,而是当前国际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人类正在经历千僖年交替的时候,世界各地产生了许多专门宣扬“世界末日”、“教主膜拜”与“超人拯救”等谬论的邪教,企图通过愚弄与掌握群众,达到其控制政府,征服世界,改变社会面貌的目的。   据有关资料不完全统计,全世界邪教组织有 3300多个,信徒近 1亿人;美国因有 1300多个邪教组织,被戏称为“邪教王国”,不少震惊世界的邪教惨案发生在美国。在西欧和南欧 18个国家中,有 1317个狂热教派,英国有 604个。法国内政部情报司的调查表明,…  相似文献   
54.
邪教组织犯罪是指行为人组织、利用邪教组织进行违法犯罪的行为。在司法实践中,准确认定邪教组织犯罪,必须正确认定邪教组织,把握有关邪教组织犯罪的构成特征,厘清邪教组织犯罪与非罪的界限,严格区分邪教组织犯罪的此罪与彼罪。  相似文献   
55.
图片报道     
山公 《党风建设》2000,(2):32-32
宁夏劳动保护教育中心原副主任栾凝,从1996年11月开始修炼“法轮功”,并先后担任宁夏“法轮功”辅导站成员和银川市辅导站副站长。  相似文献   
56.
《精神文明导刊》2001,(3):13-16
农历除夕,正当千家万户忙着挂灯笼、贴春联、欢欢喜喜迎接新世纪第一个春节的时候,几名“法轮功”痴迷者却在李洪志“升天圆满”妖言的蛊惑下,在天安门广场制造了一起骇人听闻的自焚事件。悲惨的事件进一步暴露了“法轮功”邪教反人类、反社会、反科学的本质,也再次向“法轮功”痴迷者敲响了警钟:执迷不悟、追随邪教,祸国殃民毁自己。  相似文献   
57.
近年来邪教组织非法活动迅速升温 ,广泛蔓延 ,严重危害了社会政治稳定和人们的身心健康。目前我国的邪教组织有五个特点 ,其产生有历史原因、经济原因和政治原因 ,通过采取法制、经济等对策 ,可以有效预防和打击邪教组织  相似文献   
58.
《精神文明导刊》2001,(3):10-12
世纪伊始,万象更新。人类在前进中迎来了新的纪元,社会在发展中开辟了新的篇章。与人类社会发展背道而驰的“法轮功”邪教组织头目李洪志,秉承西方反华势力的旨意,一遍遍不停地叫嚣“最后的圆满”。蛊惑“法轮功”人员铤而走险;一次次不断地煽动“法轮功”痴迷者,搅起阵阵毒害社会的浊流。  相似文献   
59.
上世纪90年代,邪教组织“奥姆真理教”,在日本社会制造了一系列恐怖事件,事发后日本社会紧急动员,迅速控制局面。通过完善社会控制系统、制定新的法律、修补现行的法律体系去治理邪教,这些做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0.
论宗教信仰自由及其活动的法律界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完珉 《前进》2002,(8):42-44
宗教信仰具有法律上的正当、合理性。因为:首先,信仰具有法律上的不可剥夺性质。人非机器,人只能有限地活一次:人生无常。活着的人生意义是什么?“归宿何处?家在何方?人活得怎样?”归结到一点:有限的肉体生命生活在世界上,除了首先满足于吃、喝、住、穿与人交往等等功能性需要,然后就要去探究上述问题,这就是人生的两大基本范围:物质社会和精神领域。精神追求是人不可或缺的支柱。“人生自古谁无死”?超越死亡的只有人的精神、人永不停息地寻求生命意义的努力,“地球上最美的花朵是思维着的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