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13篇
中国共产党   25篇
中国政治   37篇
政治理论   7篇
综合类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前山印象     
正元惠宗至元二年那个富有诗意的春天,萨都刺就任闽海福建道肃政廉访司知事。福宁知州辗转得知萨都刺喜好寄情山水,是远近闻名的诗人、书画家,便邀他到古长溪一游。在《长溪道中》,萨都刺一路欣然,且歌且吟:"野田秋稻正潺潺,新翠吞林绕舍环。淡日凝烟横列浦,斜风吹雨过前山。"其实,对于柘荣前山的良好印象,不惟萨都刺。早在前朝,南宋诗人、石湖居士范大成在他《田园杂兴》的影像中,就有绝佳的诗句:  相似文献   
12.
漯河市纪委执法监察室副主任刁守印1988年自部队转业从事纪检监察工作至今已有15个年头。1992年以来,他经办案件50余起,万元以上大案30余起,涉及副处级以上干部的要案20余起,移交司法机关7人,收缴违纪资金500余万元,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2000余万元。  相似文献   
13.
赵有发  迟骋 《人权》2004,(6):25-27
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现象:有的 人与你朝夕相处,你却对他相当的陌 生。也有的人可能与你远隔天涯,从不 相识,或许你们终生也无缘谋面,但有 一根心灵的红线却把你们紧紧地连在 一起,他对你投去关注的目光,送上关 切的依依厚爱,给你的心灵注入一片 温馨和光明,让你完全有理由从心里 把他引以为自己的生死之交和骨肉兄 弟。  相似文献   
14.
五十年的时光是短暂的,五十年的历程是难忘的,五十年的经验是丰富的,五十年的启迪是深刻的。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历史选择;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建设现代文明的时代决策。五十年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探索中前进,在改革中完善;五十年来,人民管理国家事务从形式上创新,从内容上深化。如今,它像一棵常青之树,深深扎根于中国大地,深深扎根于中国人民。五十位代表五十颗星,五十个故事给你听。纪念人民代表大会成立五十周年,本期专辑为您奉献。  相似文献   
15.
巴蜀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史学泰斗,文化巨擘———郭沫若,从巴蜀大地脱颖而出,以他高山仰止,惊世骇俗的才华,将巴蜀文化之精髓传承升华,让近现代巴蜀文化在广阔的神州大地上,在海内外繁衍,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6.
2007年4月13日上午10时许,金乡县兴隆乡郭店村村北。为方便村民农田浇水,郭店村党支部书记郭奉林正带领村民架设电力线路。  相似文献   
17.
张玲玉 《当代贵州》2007,(19):116-116
世人往往向往云之洁白,却易忽略云超云飞的过程。她有一双云的翅膀。她一直在飞翔。她非常注重医德。“医者父母心”是她时常放在心上的话。  相似文献   
18.
1994年7月10日约1820时,原告所属“琯海88”轮(集装箱多用途船,2453总吨,中国籍)与被告所属“若星”(M.VYOUNGSTAR)轮(杂货船,784总吨,伯利兹国籍)在大连港锚地发生碰撞。当时海况:东南风3-4级,轻浪,有雾,能见度200~300m,雾浓时不足50m。碰撞发生前,“琯海  相似文献   
19.
心净气自清     
古人云:清正在德,廉洁在志。其中,"德"最为关键,有"德若水之源"的说法。德清则水净,靠的是自律;德污则水浊,需要净化。春秋时,宋国的子罕为官清廉,深受爱戴。有人得到一块宝玉,请人鉴定后拿去献给子罕。子罕拒收,说:"你以宝石为宝,而我以不贪为宝。如果我收下你的玉,那我们俩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还不如我们各有其宝。"心净,追求品德上的  相似文献   
20.
1944年3月,太宰治在杂志《新若人》上发表了短篇小说《散华》。这篇作品是作家怀念死于二战战场上的青年友人的产物,令人意外的是,这篇与时局联系比较紧密的作品,在太宰文学研究中却一直较少被批评界提及。本文将从杂志特点、时代言论倾向和小说人物的两种"死"三个视角,探讨作品与作家的战争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