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1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68篇
中国共产党   16篇
中国政治   29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头发中乙基葡萄糖醛酸苷分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乙基葡萄糖醛酸酐(ethy lglucuronide,EtG)为乙醇的体内代谢物,摄入的乙醇大约0.02%~0.06%以EtG的形式排出,其消除时间较乙醇缓慢,即使当乙醇在体内完全消除后,EtG仍可作为酒精滥用的生物学标志。测定头发中的EtG可延长检测时限,获取饮酒史的信息,在法庭科学和临床医学领域已成为研究热点。头发中EtG的检测主要采用以串联质谱为主的高灵敏的分析方法,且注重头发采样、去污、水解、提取、分析等各环节的质量控制,避免出现假阳性结果。头发中EtG的研究结果可广泛应用于法庭科学、临床医学、征兵、招工、驾驶能力测试等领域。  相似文献   
102.
《中国司法鉴定》2009,(2):15-15
根据司法部门鉴定管理局关于司法鉴定人继续教育的有关要求,本基地定于2009年6月8日~6月12日在上海举办“法医毒物学鉴定-酒精检测培训班”。  相似文献   
103.
刘艳红 《法律科学》2014,(2):144-153
醉驾型危险驾驶罪类似国外违警罪的特性,决定了该罪出罪通道不应通过《刑法》第13条中但书现象建立。结合该罪实体要件取决于程序鉴定结果之特性,应跳出刑事实体法之外,结合刑事程序法对刑事证据证明标准有关理论,围绕如何判断醉驾案证据证明力问题并建立相应的证据规则,以严把入罪关。根据醉驾案证据证明力高低不同,可建立如下证据规则:单独呼气酒精测试结果只能作为醉驾案立案侦查依据而非定案证据使用;单独血液酒精含量测试结果可以作为定罪证据使用,且并不违反刑事诉讼法中孤证不立原则,但其客观性与合法性必须经过排除合理怀疑;既无呼气酒精测试也无血液酒精含量测试结果时,仅凭旁证不能认定醉驾犯罪成立。  相似文献   
104.
正根据《刑法修正案(八)》的规定,危险驾驶罪可以分为追逐竞驶型危险驾驶罪和醉酒驾驶型危险驾驶罪两种类型,追逐竞驶型危险驾驶罪必须是"情节恶劣的"才构成犯罪,醉酒驾驶型危险驾驶罪(以下简称"醉酒型危险驾驶罪")是行为犯,是指只要实施《刑法》分则规定的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危害行为就构成既遂的犯罪,它不以发生一定的危害结果为犯罪构成要件。当前,福建省基层检察院受理移送审查起诉的涉  相似文献   
105.
针剂:暂时未用完的注射液,如胰岛素等,可以冷藏。 搽剂:酒精、碘酒等放入冰箱拧紧瓶盖。  相似文献   
106.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实施后,将醉驾入刑,追究驾驶人的刑事责任,血液中酒精含量检验的鉴定意见作为审判中的重要证据之一,其合法性、真实性、准确性直接影响审判的公平、公正。目前我国对于血液中酒精含量的检验在程序上还没有完善的规范性文件。通过从血样抽取时间、血样提取的规范、血样的保存条件、血样的送检委托与受理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建议,以期加速推进血液中酒精含量检验的司法鉴定程序的规范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7.
司法实践中,血液酒精含量结果几乎是公安司法机关判断驾驶人是否处于醉酒状态的唯一证据,也基本上决定着驾驶人入罪与否。这种极简化的证据标准面临酒精检测结果确定性存疑、加大错案风险及不当扩张犯罪圈等一系列问题。极简化证据标准的生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如醉驾犯罪“抽象危险犯”的性质定位、刑事政策的影响、提高诉讼效率的要求以及办案人员规避责任风险等。修正醉驾犯罪的性质定位是调整醉驾案件入罪证据标准的关键支点。优化醉驾案件的证据标准,应确立以操控能力为直接评价依据的证据标准,并促进评价方式的客观化。这不但有利于提高醉驾案件事实认定的准确性,也有助于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降低追诉人数。  相似文献   
108.
血中酒精消除速度与浓度推算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人血中酒精消除速度与血中酒精浓度的推算关系。方法 用呼气式酒精测定仪测定95位自愿受试者饮酒后一定时间内的血中酒精浓度,对时一浓曲线进行分析。结果 血中酒精的消除符合线性消除规律,消除线性相关系数为-0.989±0.011,最小值为-0.098,最大值-1.000;血中酒精消除速度为-0.140 mg·ml-1·h-1±0.028,最小值为-0.098 mg·ml-1·h-1,最大值-0.230 mg·ml-1·h-1。结论 血中酒精浓度可依据酒精消除速度[-0.10mg·ml-1·h-1]进行回推算。  相似文献   
109.
《醉驾司法解释》的出台,有助于缓解"醉驾入刑"后出现的"规则之失"的困局。但是,由于总体基调偏于保守,再加上受到规则创制空间的限制,该司法解释并不能彻底解决当前在办理醉酒驾车案件实践中所遇到的种种难题。为此,应当通过修改法律或者继续出台司法解释,从丰富妨碍酒精检测行为的应对措施、完善醉驾行为的认定标准、明确《刑法》第13条的适用方式以及界定缓刑的适用情形等方面,进一步推动办理醉驾案件规则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110.
对武汉市涉嫌醉驾案件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课题组通过对武汉市4430例涉嫌醉驾的案件进行深入调查,从涉嫌醉驾人员的年龄、性别、查获时间与区域、血液中乙醇含量、呼气值与检测值的差异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醉驾问题提出了采取预防措施、加强宣传教育、研发主动防酒驾技术、完善立法与执法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