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23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6篇
各国政治   50篇
工人农民   35篇
世界政治   104篇
外交国际关系   120篇
法律   556篇
中国共产党   1110篇
中国政治   1583篇
政治理论   324篇
综合类   58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167篇
  2014年   435篇
  2013年   291篇
  2012年   428篇
  2011年   382篇
  2010年   339篇
  2009年   371篇
  2008年   404篇
  2007年   295篇
  2006年   267篇
  2005年   205篇
  2004年   201篇
  2003年   120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今年九师一六八团有近一百名职工自愿申请退出土地,重新签订劳动用工合同,从事二、三产业,实现多渠道增收。促进职工增收、团场增效,一六八团认真抓好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鼓励职工退一进二、进三,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为此,团工会开展多层面职工培训教育,包括养殖育肥、大棚果蔬、装饰装潢、水电维修等多方面提高职工就业创新能力,促使职工多元增收思路更清晰,目标更明确,极大地推动了团场职工富余劳动力向二、三  相似文献   
152.
当前,我国处在城乡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转轨的重要时期,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西方的人口流动模型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有着借鉴和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对刘易斯和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的比较分析,针对我国的国情,探讨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路径选择。我国要依靠发展农村经济就地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与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相结合的途径,多渠道、多形式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这对于促进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统筹城乡经济,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3.
本文以对成都市城乡统筹实践的调研为基础,深入讨论了该市以土地为媒介、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主要政策工具的城乡统筹模式,并分析了其利弊。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并论证了更具有操作性和普遍意义的以规划为媒介、以财政转移支付为主要政策手段的新型城乡统筹模式。文章认为,以规划为媒介的新型城乡统筹模式不仅具有广泛的适用性,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长期看,以规划为媒介的新型城乡统筹模式可以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稳定的农村根基,从短期看,新型城乡统筹模式可以有效拉动内需,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154.
刘传江 《世纪行》2013,(7):21-22,27-29
一、农民工有序市民化的内涵及要求中共十八大报告及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新型城镇化新政"是基于扩大经济发展的内需动力、提高城镇化质量、促进"四化"同步协调发展和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所作出的宏观层面的战略部署。当今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的特征之一是要追求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推进农民工的有  相似文献   
155.
《理论与当代》2014,(8):56-56
正据第16期的《凤凰周刊》报道,近年一批批贪官纷纷落马,每年查处、没收以及追缴的赃款赃物数额也越来越大。对于这部分的赃款赃物,官方通常以追缴和没收的方式上缴国库之后,统一由国家财政进行重新分配。当赃款上缴国库后,怎么重新分配?财政部1982年《关于罚没财物管理办法》规定,可以给承办单位20%~30%退库提成。虽然赃款赃物不等同于罚没款,但  相似文献   
156.
易博文 《学习导报》2011,(10):12-13
企业"用工难"和"用工贵",实质上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用工难"必然导致"用工贵"。冷静分析,这种现象的出现决非偶然。劳动力供给的增长跟不上用工需求的增长,这是"用工难"、"用工贵"产生的根本原因。改革开放以来,积累多年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大规模地向非农产业转移,经过30多年的消化,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绝对量逐步减少。"十五"期间,我省新增农村劳动转移就业人数是364万人,"十一五"期间大约409万人。省就业服务  相似文献   
157.
产业区域转移是近一个世纪以来最典型的国际经济现象之一,也是当前我国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难题的重要战略支点。综观产业区域转移的四次全球性浪潮,对国内外产业区域转移研究的源起、发展与趋势进行回顾、梳理,可以说,从产业集聚、跨国公司、梯度理论及价值链等四个视角来对产业转移问题进行研究是当前的主要趋势,这些理论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反应了第四次全球产业转移浪潮的不同侧面,也在各国的政策实践中起到了相应的作用。然而,产业集聚视角、跨国公司视角、梯度理论视角等更主要的是从产业转移的方式、载体、模式等方面来进行的一种事实描述性研究,没有深入探求其内部的机制和根源。而价值链的视角从历史上讲,是产业转移研究传统的延续,但是随着价值链理论从国家间资源禀赋的区域价值链、到产业间边际产业的产业价值链、再到产品生命周期的产品价值链的不断深入,到目前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8.
本文分析了宁夏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提出依托产业区和经济区、以产业集群为目标、创新承接形式、重视科技人才支撑等承接产业转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9.
《理论与当代》2011,(12):54-54
陶文昭在10月10日的《北京日报》上撰文指出:自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上没有直接出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提法以来,关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出现了许多议论。在这些议论中,社会建设中心论、经济中心转移论、经济中心负面论等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0.
张桂国 《江淮》2012,(1):28-29
省委书记张宝顺在向省第九次党代会作报告时强调指出,加速崛起进程,必须切实把全面转型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地处皖北的宿州,正在以实际行动印证着自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