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法律   6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4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对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纷繁复杂,必须抓住重点。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对象主要是有特殊困难的学生、处于特殊时期的学生和有特殊身份的学生。  相似文献   
12.
“四五”普法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新形势的发展要求相比,普法教育无论从广度上还是深度上都还有待加强,遵法守法的社会风尚还未形成,法制宣传工作还有许多盲点。因此,我们必须在总结“四五”普法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普法工作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途径,抓重点,促全面,实现“五五”普法工作的新突破和新跨越。  相似文献   
13.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进一步压实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政治责任,对照"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围绕"聚焦三个重点、关注两个群体、抓实六项工作"落实落细工作措施,确保存在问题在6月底前全部"清零",为全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4.
1993年5月,中央军委将军队行政监察的职能赋予各级纪检部门;2005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监察工作规定》由总政治部正式颁发执行。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实践,我军新时期的监察工作有力地推动了从严治军方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在押犯重新犯罪情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新犯罪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失调现象,具备一般犯罪所有的显性特征,更有其特殊的社会背景和形成原因,因而成为我国犯罪特殊预防的重点对象。2004年年初,我局组织专门力量,对我市在押犯重新犯罪问题进行了调研,力求通过调查分析,深入探究重新犯罪的原因及对策,对首都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提出有益的建议。此次调研中所指的重新犯罪与我国刑法中所说的累犯不同,是指因实施犯罪行为而受到刑罚的人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假释考验期限内再一次实施犯罪行为。因此,本次调研的重新犯罪比累犯的范围要大,重新犯罪率比平时所说的累犯率要高。一、我局在押…  相似文献   
16.
吕巧凤 《理论前沿》2004,(10):43-43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首次以法规的形式确定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这是《条例》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党的建设的重大决策。从现实看,党内腐败突出表现为“一把手”的腐败。在《条例》颁布前,对“一把手”的监督是个薄弱环节,其问题是:一是“虚监”,监督的规章制度都有,但就是不起作用。二是“弱监”,对“一把手”的监督是处于软弱无力的状态。三是“漏监”,对“一把手”的监督是被动的、事后的,在制度上、体制上“漏洞”百出。四是“难监”,对“一把手”无力监督,…  相似文献   
17.
于凤兰 《工会论坛》2005,11(1):114-115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规定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 ,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的主要负责人 ,这样的规定符合党内监督的规律 ,反映了党的建设的实际 ,对于加强和改进党内监督工作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近年以来,接连不断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使社会道德成为人们关注议论的重点对象。加上一些交通安全事件,尤其是前不久发生的"小悦悦事件",更是让社会道德处于风口浪尖上。  相似文献   
19.
《瞭望》2008,(35)
开展新一轮大规模干部培训工作,既要注重全面,又要突出抓好重点对象的教育培训。主要领导干部要重点培训。从今年起,在继续举办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的同时,每年分别举办一期中央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和金融机构主要领导人员专题研究班、一期中央管理的高等学校主要负责人专题研究班,每年安排约130名市(地)党政主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的党内监督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大体沿着三条路径推进,这就是以发展党内民主为主线开展党内监督,以权力运行为重点对象开展党内监督,以制度为依托开展党内监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