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6篇
  免费   10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3篇
法律   342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60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65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41.
邹明理 《证据科学》2007,15(1):90-96
本文是针对"鉴定结论必须明确"的立法建议和"鉴定结论必须准确"的鉴定工作发展目标提出的质疑。认为"鉴定结论必须明确"不符合提供证据的法律要求,以六条理由论证这一建议不宜采纳,主张以"鉴定结论应当符合科学技术标准"作为对鉴定结论的立法要求。文中以五条依据分析"鉴定必准"是一个难以实现的工作目标,主张"鉴定结论应当客观真实"才具有可行性,才符合证据规范。  相似文献   
442.
本文拟通过一起刑事案件,就司法实践中应当如何进行鉴定结论的审核认定作简要的分析和论述,以期对相关司法工作的开展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443.
司法面临信任危机如果说法律应当让人信仰,那么,法院则应当让人信任,法官则应当让人信赖,判决则应当让人信服。简言之,法无信不立,信任乃法院的立身之本。可是,继湖北佘祥林、河南赵作海个人的劫难之后,司法面临的则是信任的浩劫——人们对法院的信任度跌至负数。聂树斌案可谓这一负数的标志  相似文献   
444.
鉴定结论是司法机关为了解决案件中某些专门性问题,指派或聘请具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对案件中的事实进行鉴定后所作的书面结论。和其它证据一样,鉴定结论是《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七种法定证据之一,它和其他证据相结合对于揭露犯罪、证实犯罪、认定犯罪事实或无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鉴定结论和其他证据相比较有自身的特点,而且在不同的案件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均不同,具体体现为和其它证据之间有不同的相互关系。研究这种关系对审核证据时如何把握侧重点,以及指导侦查监督和公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45.
中国现行法律关于鉴定结论采信的规定过于抽象、缺乏可操作性。刑事审判机关通过个案审判对鉴定结论采信规则进行了多方探索,并提出了一些可行规则。将来,我国应在总结本土优秀司法经验的基础上,适当借鉴美国法上的成熟规定,使刑事鉴定结论采信及其理由更加合理、更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446.
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准鉴定结论类证据,对交通事故的认定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关系到民事赔偿份额,更关系到刑法上罪与非罪的界定。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准鉴定结论类证据,在我国现行交通事故认定程序上存在许多弊端:没有委托鉴定程序,交通事故认定机构不中立,鉴定主体不符合鉴定人员在诉讼法上的要求以及缺乏专业的救济途径。因此,有必要设立独立、专门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机构,建立启动程序上的委托制度,完善鉴定人制度,以确保事故认定结论的权威性。  相似文献   
447.
在司法实践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鉴定技术的运用越来越广泛。由于鉴定技术的专业性、科学性,法庭很少会去质疑鉴定结论的科学可靠性。但实际上,鉴定结论并无预定的证明力,它本质上应该是一种专家意见,而非绝对的、不容置疑的不变真理。新刑事诉讼法第48条将“鉴定结论”修改为“鉴定意见”,反映出法律更加谨慎、理智地看待鉴定意见证据的证明力。  相似文献   
448.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渝办发[2012]267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市人力社保局、市财政局、市卫生局、市总工会制订的《重庆市因病或非因工负伤人员劳动能力鉴定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449.
山俊 《法制与社会》2013,(3):241-242
在假冒商标案件的追诉过程中,实务上向来仰仗被害人所提出的书面鉴定报告,以证明被告所输入或贩卖的商品确属假冒,但直接引用被害人所提出的鉴定报告书作为证据判决被告有罪,此证据是否有证据能力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450.
由于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足迹检验中常常会出现误差,以至于影响了案件侦破工作。应当科学分析产生这种误差的原因,以便寻找对策,防止出现不正确的鉴定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