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6篇
  免费   8篇
各国政治   13篇
工人农民   11篇
世界政治   39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篇
法律   202篇
中国共产党   171篇
中国政治   446篇
政治理论   45篇
综合类   6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2009年5月9日,国家减灾委员会第二届专家委员会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通报了新一届国家减灾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组成人员名单,研究修订《国家减灾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工作章程》,讨论审议《国家减灾委员会专家委员会2009年工作要点》,评议《关于我国开展居民住宅巨灾保险的思路和建议》报告等。民政部副部长罗平飞、第二届专家委员会全体委员、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及专家委员会秘书处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82.
石尔 《中国减灾》2010,(2):46-47
仅仅几年前,英国许多建造绿色低碳住宅的开发商还不敢大肆宣杨他们的绿色设施,因为那样可能会让绝大多数买主联想到住宅质量较低,或者其设计让人不舒适。但是今非昔比,现在开发商都相信购屋者的品味已经改变。  相似文献   
83.
德国住宅产业政策法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法又可以称为产业政策法。产业政策本文通过对德国公共住房政策法的研究和分析,目的在于借鉴其有益的经验,对建立中国的公共住房政策立法提供参考。本文重点分析了德国公共住房的财政政策、金融政策,指出中国住宅产业政策法与德国住宅产业政策法的经济基础不同,以及中国住宅产业政策可以在立法、机构等方面可以改进的措施。  相似文献   
84.
2008年下半年以来在全球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宏观经济下行影响下,房地产市场的急剧萎缩、房价的涨跌起落与调控更是牵动着全社会的视线。从住宅市场来看,问题的核心在于价格过高、涨幅过快,针对价格展开房地产市场调控,需要综合关注市场价格的涨跌对于各个市场主体的综合影响与继起效应。只有既能破除开发商的垄断定价,改变广大中低收入阶层居民的房市心理预期;又能在减轻商品房市场行情的波动程度与影响力度的同时,保持住宅市场的总体价格平稳,并且不对地方政府业已形成的地价与财政收入模式形成剧烈影响,才能达到满足广大中低收入阶层居民居者有其屋的基本居住福利需要,与促进城市经济与宏观经济平稳、可持续发展兼顾的综合调控效果。  相似文献   
85.
《创造》2009,(11):33-33
自去年下半年起,中国投资学会副会长刘慧勇、清华大学李稻葵以及住宅法专家李明等学者各自提出了再次对住房制度进行改革的方案,社会舆论称之为“二次房改”。  相似文献   
86.
兼具营业地及住所用途场所是否属于刑法意义上的“户”,必须首先考量作为宪法基本权利的“住宅安全权”的内涵,看其是否形成了一个私生活的场所, 然后根据是否在营业时间,判断该场所是公共场所还是私人住宅或“户”。  相似文献   
87.
本文以数据说明我国土地、能源等资源的紧缺,作者揭示了当前住宅设计中存在的诸多不良倾向和不足,并提出了推进节能省地型住宅设计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88.
王苹 《人大论坛》2008,(9):24-25
法律是构建住房制度尤其是住房保障制度的基础。由于我国“住宅法”缺位,保障性住房并非法律规定的政府责任,对地方政府缺乏强制性约束力,导致保障性住房建设往往成为应景之作,远远无法满足保障需求。随着房价持续上涨,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保障问题日益突出,“住宅法”立法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89.
90.
与《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制度》不同,《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损失统计制度》(以下简称“《统计制度》”)在发生特别重大自然灾害,启动国家自然灾害救助Ⅰ级应急响应,或国务院决定开展灾害损失综合评估时启用。它主要用以统计因灾造成的人员受灾情况、农村与城镇居民住宅用房损失情况、非住宅用房损失情况,以及居民家庭财产损失、农业损失、工业损失、服务业损失、基础设施损失、公共服务系统损失和资源与环境损失等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