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10篇
中国政治   44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铜鼓是一种民族文化的物质载体,因其具有的特殊文化内涵和社会功能,铜鼓文化曾在南方各少数民族中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然而在历史发展演进和文化生态改变的现实环境下,铜鼓文化也呈现出日渐衰微的局面,其原有的历史使命逐渐衰退,生存空间不断缩小,传统的保护模式已不足以实现传承发展的目的。基于目前的发展现状,应实施开发式保护策略,以期更好地保护铜鼓文化。  相似文献   
62.
团情快讯     
《农村青年》2014,(3):48-49
铜鼓县委:开展义卖“爱心玫瑰”助贫扶困活动 2月14日,团铜鼓县委联合志愿者协会在西湖广场开展“情人节志愿者义卖玫瑰花”助贫扶困活动,所得善款将全部用于资助贫困人群。志愿者协会希望通过爱心义卖的方式,让更多的人加入到关爱贫困人群的队伍中来。活动当日,近百名志愿者走上街头,他们中有学生、教师、公务员等,大家头戴小红帽义卖玫瑰,成了铜鼓街头一道亮丽的风景。义卖活动得到了志愿者家属和朋友的支持,很多志愿者带着孩子参与义卖活动,通过义卖玫瑰的方式,传递社会对贫困人群的关爱。此次义卖活动让广大市民在享受浪漫爱情的同时,也奉献出自己一份爱心,帮助他人,传递社会正能量。  相似文献   
63.
对中缅、中老跨境民族的传世铜鼓进行比较研究。老挝、缅甸、中国和泰国的黑格尔III型铜鼓在鼓形的设计上已基本定型,纹饰的发展规律基本相同,一些铜鼓纹饰非常相似,可能已有专门生产此型铜鼓的作坊,不排除四国在铸造技术上互相交流甚至铜鼓在某地铸造后再向他国传播的可能。  相似文献   
64.
《今日中国(中文版)》2006,55(1):F0003-F0003
布依族的历史久远,有自己的民族语言,没有 文字记载史实,但口头传承丰富。传说、故事、古 歌(纪事歌)、酒歌、儿歌等等,反映了布依人过 去的精神文化生活。民俗活动铜鼓祭祖、庆节日、 思祖德、驱邪恶、畅心胸,鼓声深沉。铜鼓成为全 寨人共同的文化遗物。婚嫁、丧祭、 “六月六”玩 山节,还有“正月末”,直到过大年,节日较多。 很是热闹,显示出布依人的民族风采。  相似文献   
65.
《桂海论丛》2021,37(3)
铜鼓研究是19世纪末由西方学者从东南亚开始的,但直至20世纪80年代前,中外学者都把研究重点放在古代铜鼓上,对活态铜鼓文化关注甚少。20世纪80—90年代,活态铜鼓文化研究在中国产生并得到初步发展。自21世纪以来,活态铜鼓文化研究走向繁荣,中国成为了活态铜鼓文化研究的中心。  相似文献   
66.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因为有夏同稣,百余年来叫响了狮山,叫响了状元第,叫响了麻哈古城。  相似文献   
67.
安琪 《思想战线》2012,38(3):23-27
在南宋以降的民间传说和典籍文献中,常常可见到"铜鼓汉赐"的传说,它将南方民族的用鼓习俗归结于马援或诸葛亮的"南征"。这一传说的形成,依附于"祭鼓祈年"的农业祀典,它经由民众集体记忆的过滤与固化而得以"成俗";其流变则与中央政权力量的向南延伸有着密切的关联。  相似文献   
68.
秋收起义铜鼓纪念馆于1977年8月建成开放。馆名由开国元勋宋任穷同志题写。2001年被中宣部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5年被评为江西省十大红色旅游景点之一;2008年被中国井冈山干部管理学院列为现场教学点之一;2009年12月被命名为首批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69.
彝族是制造和使用铜鼓的民族一员。不仅在彝族聚居的地方发现有铜鼓的考古资料,而且在彝文文献里有制作和使用铜鼓的记载。彝族在历史上曾经是使用铜鼓的民族,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滇、桂边境的彝乡村寨,铜鼓礼俗还保存在节日文化和“腊摩”的彝巫文化之中。彝族英雄史诗(铜鼓王)的发掘、整理和公开问世,更有力地证明彝族是使用铜鼓的民族。  相似文献   
70.
苏星 《当代广西》2013,(18):M0001-M0001
美丽的“将军之乡”东兰,红水河穿境而过,河道蜿延曲折,河岸百里翠竹葱葱。多年来,“建设生态之乡”成为东兰发展的主旋律,树好“革命老区、铜鼓文化、生态之乡”三大特色品牌,是东兰人勾画的未来发展蓝图,也是东兰上下团结一心的行动。经过东兰人民的不懈努力,“处处呈现绿色、事事体现绿色、人人享受绿色”的美好愿景,已播种在东兰生机盎然的沃土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