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8篇
中国共产党   10篇
中国政治   9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在东汉大一统瓦解的背景下,颁行于延康元年(220)的九品中正制具有重构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意义。中正评议包括"品""状""簿阀"三项,其中"簿阀"主要指祖、父两代的本朝官爵。九品中正制其实是在世家大族的范围内,按汉魏、魏晋易代的贡献,重新分配官品等政治资源。西晋品官占田荫客制进一步按官品分配经济权益。九品中正制还在顺应士林舆论的基础上将清议纳入体制,并与选官相配合。借助于以九品中正制为核心的门阀制度,魏晋将王朝权威与制度性权力植根于社会之中,完成对统治基础的培育。  相似文献   
32.
姜启明 《世纪桥》2014,(3):78-79
门阀现象在中国历史大致从两汉延至隋唐。门阀势力在东晋一朝达到极致。东晋门阀政治使门阀士族一时风头无二,士族专权,皇权不振,皇权受制于士族,贯穿东晋一朝的始终,但门阀士族最终仍无法避免衰落之势。  相似文献   
33.
九品官人法作为选官制度,贯穿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后于隋朝被科举制度所代替,在这段时期,对当时选拔士人入仕为官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制度上存在的种种缺陷,最终还是没有形成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普遍选拔官员的有效制度,但其留下的历史意义,很值得我们借鉴与研究。  相似文献   
34.
北魏后期散文,是指孝文帝太和十五年(491)至北魏灭亡(534),其间四十三年的散文.此期的散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呈现出“才子比肩”,“文雅大盛”的兴盛局面.皇室散文的代表作家主要有元宏和元顺;士族散文的代表作家是袁翻、常景、郦道元、温子升诸人.这种大盛景象的形成,与孝文帝好尚文学并奖掖文学才俊、迁都洛阳和汉化改革、南北文化交流加深、经济空前繁荣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5.
《党的建设》2013,(5):43-43
我国的科举制首创于隋朝。当时隋朝选拔的官吏主要是北周的旧士族。南朝的江南士族和北齐的山东士族,只能保持社会声望,却失去了政治上的特殊权力。于是,朝廷就采取考试的办法,从而使士族有了入仕当官的途径。在战国时代,就有很多政治家和思想家在提倡选“贤与能”,提倡考课与铨叙.  相似文献   
36.
王伟 《求索》2010,(10):244-246,250
本文对韦匡伯世系加以梳理,并佐以碑刻史料,对其墓志内容详加考论。通过分析该家族与隋末宗室、王世充东都政权、李世民秦府等集团的通婚状况,从家族和婚姻视角对隋末东都保卫战和唐初李世民储位之争等事件重新加以分析,并从理论上对陈寅恪"士族圈内婚姻"提供佐证和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