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7篇
中国共产党   32篇
中国政治   160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6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溃坝洪水与大坝风险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少军 《中国减灾》2007,(11):30-31
水库作为人类防洪减灾,开发利用江河资源的重要手段,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世界上水库最多的国家,截至目前已建大、中、小型水库约86800座,总库容约4169亿立方米,另外还有库容在10万立方米以下的塘坝630多万个。  相似文献   
82.
范玲 《中国民政》2007,(8):45-45
汛期降雨集中,极易造成洪涝灾害。为切实加强防洪除涝工作,确保发生洪涝灾害时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应注重六个抓好、六个确保:一是抓好河道清障工作,确保排水畅通。要按照《防洪法》、《河道管理条例》及市、县有关规定,坚持"谁设障、谁清除"的原则,在汛期到来之前,迅速对本县、乡(镇)、村境内  相似文献   
83.
距成都55公里、岷江干流上的都江堰市,因古蜀国郡守李冰父子修建的都江偃而在中华民族文明史上与长城比肩。都江堰防洪灌溉历经2300多年,使成都平原成“天府之国”,小平同志曾为都江偃题词“造福万代”。如今,都江偃市成立的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集用品用具供应、职业培训、就业  相似文献   
84.
苏水宣 《群众》2007,(4):50-51
淮河入海水道工程是扩大淮河洪水出路,提高洪泽湖防洪标准,确保淮河下游地区2000万人口、3000万亩耕地防洪安全的治淮战略性骨干工程。工程全长163.5公里,征占地6.8万亩,移民6.3万人,总投资41.17亿元,是江苏省建国以来最  相似文献   
85.
《中国减灾》2005,(5):18-18
1998年百年不遇的大洪水发生后,我们开始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人口资源等更加宽阔的视野来审视防洪问题。我们认识到,原有的防洪方略必须作出战略性调整。我们认识到靠工程措施难以完全控制洪水,洪涝灾害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而不可能消除。  相似文献   
8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令第31号《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制度管理办法(试行)》已经2007年8月7日水利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87.
陈龙 《政策瞭望》2017,(1):34-36
2016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水利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和新时期中央水利工作方针,紧紧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五水共治'等重大决策部署,扎实抓好各项水利工作。科学防御太湖历史纪录第二高水位洪水和'莫兰蒂'鲇鱼'等台风洪涝灾害,确保了主要河流重点河段、大中城市及重要城镇。  相似文献   
88.
《中国减灾》2004,(6):34-35
从人类占用洪泛平原以后,洪水问题就产生了。由于生产的发展和人口不断增长,占用洪泛区的现象日益严重,洪水泛滥的损失越来越大,对防洪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人类与洪水长期斗争中,根据洪水规律和洪灾特点,研究了各种对策,创造出多种多样的措施,以防止或减轻洪水危害。对于防洪工程措施,按其作用可以归结为挡、泄、蓄、分(滞)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89.
90.
白蚁危害、穿通堤坝的现象长期以来困扰着水利工程的安全,至今尚无先进的技术彻底根治。根据笔者在水利战线工作十几年的经验和1990年亲眼目睹我市环潭镇夹湾小(二)型水库白蚁穿坝引起倒坝事故的教训,我们在环潭中型水库采取了点巢灌浆法。经过反复灌浆,反复解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