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1篇
世界政治   5篇
法律   5篇
中国共产党   11篇
中国政治   15篇
政治理论   14篇
综合类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多元决定"概念源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自阿尔都塞移用到哲学中后在人文社会科学中逐渐成为重要的理论方法。"多元决定"概念从弗洛伊德对梦的精神分析到阿尔都塞对一般辩证方法的说明,其内涵发生巨大变化,两者各自的理论内涵与理论差异,为学者们推进相关研究提供了一个坚实的文本依据。  相似文献   
52.
王悦 《世纪桥》2012,(21):43-45
法国哲学家阿尔都塞通过对人道主义的分析和对青年马克思思想发展道路的考察,提出了“马克思的理论反人道主义”的命题,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作为阿尔都塞思想体系的核心与亮点。“理论上的反人道主义”表征了一种论战性特质。这也是阿尔都塞借用结构主义的方法,对马克思主义所做的一种颇为另类的见解。即使撇开特定的历史语境,以当代人的目光进行重新定位,阿尔都塞“理论上的反人道主义”命题仍具有可供挖掘的理论深度与可供拓展的意义空间。  相似文献   
53.
《莱茵报》时期是青年马克思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马克思《莱茵报》时期思想研究在整个青年马克思思想研究中属于相对薄弱的一个环节,本文从研究方法的视角对马克思《莱茵报》时期思想研究史做一个初步的梳理,其大致可以分成三个大的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是研究的初始阶段,研究方法是朴素的;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是研究的逐渐成型阶段,研究方法在日趋娴熟的运用中逐渐定型;以20世纪60年代阿尔都塞的《保卫马克思》为开端,马克思《莱茵报》时期思想研究进入了突破与反思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54.
阿尔都塞认为意识形态涉及到人类同人类世界的"体验"关系,意识形态是社会历史生活的一种基本结构,人们在意识形态中改造他们的生存条件.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意识形态是广大人民群众根据自己的利益体验他们对其生存条件的依赖关系所必需的接力棒和跑道.意识形态教育仍然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元素.本文指出从我国现阶段的国情来看,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最重要的场所,其目的是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相似文献   
55.
阿尔都塞《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虽直接源自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却具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底色。“生产条件的再生产”作为“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和“意识形态”的功能表达,是贯穿全文的主题。《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不仅发现并论证了意识形态国家机器,而且把意识形态的功能从上层建筑领域延伸到经济基础,从而揭示出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和意识形态更深刻的存在意义。在阿尔都塞看来,这不是否定或者背离,而是继承、修正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  相似文献   
56.
按照法兰克福学派的观点,文化工业意识形态构筑起了资本主义思想观念的天罗地网,使个体心甘情愿地被纳入资本主义机器的运转过程之中,从而调和了群众对社会的不满和怨愤,培植了他们维护现存社会秩序的顺从意识。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阿尔都塞则以另一种叙述方式,表达了统治意识形态的操纵功能。费斯克认为,以法兰克福学派和阿尔都塞为代表的那一类关于意识形态的解释,仅仅关注了宰制集团的权力,仅仅假定了、却并未置疑统治意识形态操纵策略的成功性,更未注意到从属者的抵抗因素,而正是这些抵抗使得统治意识形态的胜利从来都是局部的、暂时的。  相似文献   
57.
面对经济决定主义在解答现实问题上的窘迫乏力,阿尔都塞为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及其对现实问题的解释力,对马克思的矛盾观进行了多元决定论式的解读。他认为马克思的矛盾观本质上不同于黑格尔的矛盾观,后者表面上是多元决定,实质上却是精神的一元决定。阿尔都塞多元决定论的基本特征表现在:强调矛盾的特殊性,反对矛盾的无差异;强调矛盾内部的不平衡性,反对夸大矛盾外部的不平衡性;强调矛盾运动过程的复杂性,反对简单化的抽象;强调主导结构不变性与具体矛盾可变性的统一。但是阿尔都塞的解读并没有达到保卫马克思的目的,反而滑向了背离的深渊。  相似文献   
58.
“一”和“多”的关系历来是西方哲学的主题,而近代哲学从康德开始对主客体关系的审视,无不充分体现出西方哲学通过同一性原则把握世界的终极意图。阿尔都塞偶然相遇唯物主义思想不仅是他对早期结构主义思索的理论升华,也是他晚期致力于一种超越唯物和唯心之对立的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理论构建,更为当代后马克思主义“差异性”“多元性”“不确定性”思想开辟了道路。如何解蔽阿尔都塞偶然相遇唯物主义思想的哲学审思,是时代给予我们的问题。从“非同一性”这个全新视角来挖掘偶然相遇唯物主义的理论意涵,不仅能让我们更为深刻地理解阿尔都塞晚期思想中偶然性和相遇的逻辑,也得以重新思考哲学思想史中有关本体论、认识论和辩证法的基本问题,提出了马克思唯物主义者一种可能的、全新的生存样态,以能动地回应当代社会的微观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