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12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11篇
中国共产党   589篇
中国政治   148篇
政治理论   52篇
综合类   4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62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01.
谒陈独秀墓     
有机会去了一趟安庆,看了陈独秀墓。 如今,基地不叫墓地,改叫“独秀园”了。独秀园的入口处,有一长60米,高4米的长卷花岗岩浮雕——《惊雷》,上面镌刻着陈独秀创办《新青年》,领导五四运动,创建中国共产党,开辟中国历史新纪元的人生轨迹。浮雕的对面,是一座雄伟的汉白玉石牌坊,  相似文献   
102.
1905年9月,著名反清志士吴越为揭穿清廷“预备立宪”骗局,在北京前门火车站谋炸出洋五大臣而英勇献身,孙中山为其写下的“爰有吴君,奋力一掷”祭文,已传遍五湖四海。而他与皖籍历史名人、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陈独秀的交往,也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段传奇佳话。  相似文献   
103.
佳康 《党史纵横》2009,(1):46-49
他们结识于二十世纪初,那是个风雨如晦、灾难深重的岁月。为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他们走到一起,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后来,他们因政治信仰的迥异而分道扬镳。陈独秀一生不能见容于主流社会,牢狱、困厄、疾病几乎伴随他生命的全过程;章士钊则大不一样,他当过国民政府的部长,成为蜚声沪上的大律师。他们的个人境遇可谓“南桔北枳”、苦乐各异。  相似文献   
104.
1929年,正是陈独秀的知命之年。此时,他早已被排斥在中共中央领导层之外,隐居于上海的一条里弄。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每每想起一生的追求与奋斗,他的心中不免涌起悲凉的心绪。他不是一个知难而退的人,在使命与理想的  相似文献   
105.
朱德参加革命近70年,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可当年朱德刚发誓要彻底脱离军阀队伍,踏上共产革命这条全新之路时,陈独秀却拒绝朱德加入共产党。  相似文献   
106.
大革命失败后,陈独秀的荣辱升沉,竟与一个外国人息息相关。这个外国人关于中国革命的意见,与他的主张几乎毫无二致,他由此与这个外国人相识相交,并公开进行党内反对派的活动。尽管他与这个外国人素未谋面,但是,这个外国人真挚的情谊深深地感动了他,使他视其为知音和朋友。  相似文献   
107.
祝彦 《世纪风采》2009,(1):27-30
无论是蔡元培,还是陈独秀,许多人都很熟悉。对于陈独秀,无论是从中国共产党历史方面,还是中国近现代思想史方面来讲,他无疑都是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而对于蔡元培,无论是就中国近现代史,还是当代历史,把他的名字与今天仍然是年轻人向往的学府——北京大学联系在一起,无疑是为大家所熟悉、且充满崇敬之情的!  相似文献   
108.
1980年初,当时在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新闻系学习的希丹,为作毕业论文,先后四次采访当年在中共中央机关工作过的郑超麟先生,请他详细介绍他所亲历的党的早期报刊的编辑、印刷、发行等工作。鉴于这一材料对于研究中共早期的新闻宣传工作具有史料价值,现根据谈话记录重新整理予以发表。  相似文献   
109.
陈独秀与房秩五同乡情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飞 《党史纵横》2009,(4):52-54
陈独秀与房秩五,一个是近代中国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民主革命家.一个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爱国教育家.两人相识于安庆青年励志社,相知于携手创办《安徽俗话报》的进步活动中.共同的兴趣和强烈的爱国心,使陈独秀与房秩五在岁月的磨砺中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相似文献   
110.
黄晓虹 《党史纵览》2008,(12):47-49
《安徽俗话报》由陈独秀创办于1904年.是我国近代重要的白话报刊之一。由于陈独秀不仅是该报的创办人.还是该报的主编兼主笔.他的思想无疑会对该报的宗旨和宣传内容产生重大影响。因此.考察陈独秀早年所走过的道路和思想演变的轨迹.对《安徽俗话报》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反之,研究陈独秀.也不能不研究《安徽俗话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