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12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11篇
中国共产党   589篇
中国政治   148篇
政治理论   52篇
综合类   4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62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31.
《当代贵州》2013,(18):57
最早酝酿建立中国共产党的是李大钊和陈独秀,那是在1920年1月。1920年8月,陈独秀、李汉俊、沈宏庐、杨明斋、李达等人在上海发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当时的名称为"共产党",或"共产党临时中央")。不久,北京、武汉、长沙、济南、广州以及旅日、旅法勤工俭学青年中建立了"共产党支部"或"共产党小组",后来根据中共"一大"给共产国际的报告中有"中国的  相似文献   
32.
《党史文苑》2013,(12):56-56
中共一大党纲并不是最早的中共党纲。据有关材料和早期党员回忆,在这之前至少还有以下一些稿本: 1920年夏,陈独秀、李汉俊、俞秀松、施存统、陈公培等人起草过一个党章草案,由李汉俊用两张八行信纸写成,约有六七条(也有人忆为十余条),内容有:“中国共产党用下列的手段,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一、劳工专政;二、生产合作”等。这个党纲曾由陈公培带到法国,施存统带到日本。  相似文献   
33.
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问题上,陈独秀认为,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解决中国社会问题必须选择社会主义;不懂得资本主义,就不会懂得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今后必走的路;中国应在经济上大力发展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准备物质基础。他的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4.
十月革命爆发后,以李大钊、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国先进分子对十月革命重要性的认识和评价经历了旁观和关注思考、逐步认识并进行热情宣传和颂扬、将其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等三个过程.经过一番比较与思考,李大钊、陈独秀认识到了十月革命的历史地位及其对中国的重要意义,并驳斥了关于十月革命的错误认识.李大钊、陈独秀等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十月革命观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35.
马娟娟 《党史纵览》2011,(10):47-50
陈独秀与李大钊尽管同为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巨匠,思想中有诸多相似之处,但由于双方在世界观上的歧异,导致了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学术态度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面有着差异。从具体的历史细节和  相似文献   
36.
贾立臣 《世纪桥》2011,(24):18-24
陈独秀的一生跌宕起伏,变化多多,但是爱国主义思想却贯穿于他一生的始终。当他投身于中国革命大潮之中并受到艰苦的磨练之后,其爱国主义思想便逐步与中华民族的盛衰、荣辱完全融为一体。特别是九一八事变发生以后,陈独秀的爱国主义思想再度升华,逐步放弃党派争斗,淡化杀子之仇,愿与国共两党合作抗战共雪国耻,为实现民族独立而奋斗到最后一息。  相似文献   
37.
“此骨非饥寒所困,一身为人类之桥。”这是陈独秀的自我写照,他曾经说:“你过蝗虫怎样渡河么?第一个走下水边,被水冲去了,于是第二个又来,于是第三个,于是第四个;到后来,他们死骸堆积起来,成了一座桥,其余的便过去了。  相似文献   
38.
小卡片     
党史知识党的三大基本知识时间: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地点:广州东山恤孤院路后街31号(今恤孤院路3号)。出席代表:正式出席代表30多人,代表全国420名党员。人事安排:大会选出新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由陈独秀、蔡和森、谭平山、毛泽东、罗章龙组成中央局,陈独秀为委员长。  相似文献   
39.
1919年陈独秀被捕,陈的潜意识里有“坐牢情结”,因为在他看来,仗剑拯民于水火,就得“出了研究室就入监狱。出了监狱就入研究室”。有一件事让陈独秀颇感意外。当时自陈入狱后,各阶层各行各业营救陈独秀成为全国性的浪潮。有两个人也站出来,让陈独秀没有想到。这两个人是反对白话文的桐城派古文家马通伯、姚叔节,两人均思想守旧,当初恨不得刨陈的祖坟,而此刻却为他说话。认为陈“所著言论或不无迂直之处。然其学问人品亦尚为士林所推许”。  相似文献   
40.
根据有关历史资料考证和分析,1927年7月3日中共中央通过的具有严重右倾错误的《国共两党关系决议案》,由陈独秀或瞿秋白起草的说法均不可信或难以确认,而是由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鲍罗廷起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