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12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11篇
中国共产党   589篇
中国政治   148篇
政治理论   52篇
综合类   4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62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21.
毛泽东与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立者,是早期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传播者,他们虽然都是男性,却十分关注妇女的命运,他们用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作为指导,分析中国妇女受压迫的根源,主张女子接受正规教育,成为具有独立人格的女性,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者,和男子一道肩负起改造社会的重任。但他们又因政治素养的差异和革命实践道路的不同,对妇女解放运动的贡献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822.
一、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建 1920年4月,经李大钊介绍,魏金斯基一行来到上海,会见了陈独秀,商谈了在上海建党的工作。为了沟通中俄两国间的关系,他们决定在上海霞飞路新渔阳里6号(今淮海中路567弄6号)建立中俄通讯社(后改称华俄通讯社),由魏金斯基的翻译杨明斋负责。  相似文献   
823.
陈独秀作为中共的创始人,中共历史上唯一连任五届的总书记,是研究中共党史不可回避的重要人物.其中,陈独秀与共产国际的关系问题,是陈独秀研究的难点和热点,同时也是中共党史和中国革命史研究的难点和热点.  相似文献   
824.
一1928年,莫斯科。在暴风雨般的掌声中,中共代表瞿秋白走上讲台,向苏联同志作《中国革命与共产党》的演讲。瞿秋白在演讲中说:"党孕育在‘五四运动’中,以1920年为其开端。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最早的创始人。"1945年4月21日,初夏的延安。中国共产党七大预备会  相似文献   
825.
陈圣明  孙军 《传承》2008,(8):14-15
陈独秀不仅是一位政治家,也是一位教育家,他为中国现代教育事业的建立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主张用民主和科学的精神改革中国传统教育,积极倡导并创建科学与民主的教育体系,从而推动了教育领域反对尊孔、复古的斗争,对中国今天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仍有巨大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26.
作为一名对中国革命做出过巨大贡献 ,然又有着种种是非的历史人物 ,陈独秀在中国现代史的舞台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对于这样一位历史人物进行客观而公正的评价与研究也一直是史学界关注的热点。但在 2 0世纪 80年代以前 ,人们对陈独秀的研究基本上沿袭共产国际对他的批判 ,一直没能有所突破 ;进入 80年代后 ,特别是在 90年代 ,由于各种人为禁锢的解除 ,史学界对陈独秀研究的思维更加多样、视角更为广阔、途径更加宽泛 ,从而取得的成果也更加丰硕 ,对陈独秀的研究也随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境界。一、陈独秀研究的必要性长期以来 ,对陈独秀的…  相似文献   
827.
中共一大召开后不久,陈独秀和李达决定在上海创办一所培养妇女干部的学校。为此李达租下了今老成都北路7弄42号-44号的两幢房子。1922年2月,平民女校在上海正式诞生。陈独秀和李述在《妇女声》杂志上发表文章,热情赞扬平民女校是“到新社会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828.
张家康 《世纪桥》2009,(16):33-38
陈独秀与胡适,是《新青年》的两员主将。当年,他们都是北京大学的教授,因发动新文化运动而相识,成为志同道合的盟友。在近30年的交往中,他们有过愉悦和快乐,也有过误解和分歧,然而,究其一生终不失为一对相知有素的老朋友。  相似文献   
829.
《党课》2008,(7):118-119
2001年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在叙述参加上海早期共产党组织的人员中,俞秀松的名字紧列陈独秀之后,从而明确了他是中共创始人之一的地位。然而20世纪30年代末期发生在俞秀松身上的国际冤案,一度使他在中国革命史中毁誉参半,导致数十年间对这位中共党史绕不开的人物的生平和事迹研究不足。有关专家指出,这不仅仅是他个人的遗感,也是关于那个时期中共党史研究的缺憾。  相似文献   
830.
郑瑞峰 《世纪风采》2008,(12):36-38
1921年中国共产党刚成立时,中国共产党总书记陈独秀与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就中共是否接受共产国际津贴等问题,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1921年6月3日,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科尔斯基乘船到达上海,之后马林与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代理书记李达和李汉俊取得了联系,在李达、李汉俊代表陈独秀向马林汇报工作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