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7篇
  免费   8篇
各国政治   10篇
工人农民   13篇
世界政治   41篇
外交国际关系   44篇
法律   94篇
中国共产党   242篇
中国政治   397篇
政治理论   75篇
综合类   1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许禾钢 《政府法制》2010,(22):17-17
北宋才子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京,安州安陆(今属湖北)人,徙居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算半个河南老乡。宋祁曾做过工部尚书,这个掌管全国工交的正部级大员还有个诗人名头,成名作《玉楼春》堪称咏春词一绝:"东城渐觉风光好,鄃皱波纹迎客棹。  相似文献   
162.
苏轼诗集中有一百多首食品诗.这些食品诗显示出苏轼是一个很会吃的人.他不仅吃出了化荆棘为甘脆的人生境界,而且也吃出了精微超诣的诗歌境界,从而扩展了诗歌的表现领域.  相似文献   
163.
张永生 《前进》2015,(3):63
植树造林,在我国源远流长。古人勤于植树,树木造福于古人,因而激发了历代文人墨客的诗意,他们常在躬亲实践的同时,对喜爱的树题诗吟咏。于"树海诗林"中漫步,别有一番情致。2500多年前的《诗经》记载有人们植树的情况:"树之榛粟,椅桐梓漆。"说的是卫文公徒居楚丘,始建城市,打造宫室,种有榛、粟、椅、桐、梓、漆。那时人们植树既是美化环境,更是方便使用。当时,在黄河流域较大规模的果园里既有种桃、李、枣等果树的,也有植  相似文献   
164.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诗人和剧作家。他的剧作达到了当时欧洲现实主义的高峰,丰富了人类艺术的宝库,在文学史上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有人称赞莎士比亚为时代的灵魂。  相似文献   
165.
《湖北宣传》2007,(1):F0003-F0003
梆鼓,曾是神农架先民护秋安夜时用来驱赶野兽,保护庄稼的响器。后来,梆鼓成了神农架人用以传递爱情、倾诉心声的信物。随后,梆鼓又成为神农架人在喜庆的日子里擂动情绪、  相似文献   
166.
丘逢甲是近代台湾省籍爱国志士。1895年清朝政府甲午战败割让台湾时,丘逢甲高 举抗日保台义旗,率义军与侵台日军殊死战斗,失败后内渡,此后长期从事教育工作, 并写了大量的爱国诗。丘逢甲其人其事其诗表现了极为可贵的爱国统一思想。80年代 以来,海峡两岸均多次举行丘逢甲学术研讨会,丘逢甲成了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一个 汇合点。研究丘逢甲,有利于增进海峡两岸对文化、民族和国家的认同,有利于反对 “文化台独”。  相似文献   
167.
毛泽东是20世纪在中国最伟大的人物,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军事家、政治家,同时又是对中华民族新文化建设作出独特贡献的文化巨人,是中华民族现代新文化的设计者、倡导者、推进者.毛泽东同时具有思想家、著作家、诗人的品质,从而取得了与政治、军事并驾齐驱的文化成就.毛泽东在"思"、"诗"、"志"、"事"四个方面铸就和塑造了中华民族新文化的不朽灵魂、崇高品格,高扬了代表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社会进步的历史要求的坚韧意志,规划了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模式和指导方针,开拓了新文化的建设大业.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是对他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里所创造、倡导、坚持的思想、精神的背离,因而不能以此抹杀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巨人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68.
    
吴帆 《今日海南》2006,(4):48-48
记得最早读古诗,也就是孩提时代,套用一句流行语,那时还根本不懂诗词。时光匆匆,岁月荏苒,年过不惑再读古诗,再体会其中的意蕴,乐在其中的享受如同夏日之饮甘饴,寒冬之有温暖的阳光。一日读杨万里诗:“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诗人笔下是人们熟视无睹的生活现象:下山,在诗人眼里充满了情趣,富有韵味,虽说的是行路,但同时也比喻人生:人生的旅途中,也犹如踏入十万大山,步步艰难险阻,刚刚克服了一个困难,度过了一段逆境,新的困难又在前面等着,容不得丝毫的松懈和麻痹大意。我们所从事的每一项工作的…  相似文献   
169.
唐朝诗人元稹和李商隐 ,尽管他们所处的年代相近 ,但他们的悼亡诗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艺术风格 ,表现在艺术追求不同、选材角度不同、写作技巧不同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0.
有为录     
《上海支部生活》2007,(2):45-45
小区里的高产“诗人”; 77岁的邹成友,是大众交通集团的离休干部,他的爱好是写“诗”。邹老伯自离休后开始大量写诗,至今已写了10万多首,上海市总工会沪东工人文化宫等单位为其义务出版诗集25本,收入他3万多首诗歌。 身边的“红色经典收藏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