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12篇
中国政治   7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 毫秒
11.
“历史上的事件与人物,是只过一趟的,是只演一回的”,“此一回的演行,则永久存在”。这句李大钊的名言,是陈晋新作《大时代的脉络和记忆》一书的首语,亦是我在轻轻合上这本历史随笔集之后反复吟哦的一句话。对历史多么大气而深刻的评价啊!历史虽只过一趟,只演一回,但它总会为后人留下追忆的脉络;历史能启迪后人,则是因为它的“演行”沉淀了太多的神韵。  相似文献   
12.
<正>《向世界敞开大门》是贵州作家陆景川的散文随笔集。书中展现了贵州广阔的天地和这片天地里美不胜收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饶有趣味的民风民俗。读罢此书,能清晰地听到贵州走向世界的有力脚步声,感受到苗侗各族同胞敞开胸怀,拥抱世界的积极姿态。读这本书,我感觉到了作者对故土的热爱。贵州大山雄奇,河流、飞瀑多姿多彩;鼓楼、风雨桥别具一格。无边的杉山,神奇的二十里重安长峡,底蕴厚重的摆古、恢弘气派的芦笙舞,集子里的这些描写,在我眼前构成宏大、高远、瑰丽多姿的世界。进入这个世界,始而目不暇接,  相似文献   
13.
《党员干部之友》2014,(10):F0003-F0003
正《品读国学经典》夏海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本书是一部品读经典、思考人生的学术随笔集。作者从我国古代文史哲名篇中,选取部分思想深邃、富有文采的代表性作品进行解读。在介绍作品内容和文学特色的基础上,对文章涉及的历史背景、人生际遇、哲学思想等方面进行全方位阐释。本书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涵盖修身、齐家、治国各个领域,采用"解构"与"建构"的写作手法,在解析原文、走近古人的过程中重构对文本的理解,寻找中  相似文献   
14.
“历史上的事件与人物,是只过一趟的,是只演一回的”,“此一回的演行,则永久存在”。这句李大钊的名言,是陈晋新作《大时代的脉络和记忆》一书的首语,亦是我在轻轻合上这本历史随笔集之后反复吟哦的一句话。对历史多么大气而深刻的评价啊!历史虽只过一趟,只演一回,但它总会为后人留下追忆的脉络;历史能启迪后人,则是因为它的“演行”沉淀了太多的神韵。  相似文献   
15.
一路走来     
他是土生土长的河南作家;他曾是《莽原》杂志的主编;他的作品入选《中国新文学大系》。他1955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一路走来,硕果累累:先后出版了小说集《雪路》、《柳叶上的梦》、《乡音》、《活宝》、《鬼地》,散文随笔集《天棚居随笔》、《布袋子》、《绊脚索》、《少年远行》,  相似文献   
16.
新书推荐     
《法人》2020,(1):96-96
01《眼睛就是一切》这是一本关于"法"的语词与源流辨析的书,让人眼前一亮。"辨析"就是想要"弄清楚",用《中庸》的话说就是试图"明辨之",而究竟"明"或"不明",端在眼目,"知识是每个人灵魂里都有的一种能力,而每个人用以学习的器官就像眼睛",于是乎,"眼睛就是一切"。本书是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金敏的随笔集,展现了作者对法律传统与变迁的深入思考,是有关"法"的故事的另一种讲法。  相似文献   
17.
《学习导报》2012,(8):63-63
钱钟书(1910.11.21-1998.12.19),江苏无锡人,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钟书,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翻译家,晓畅多种外文,曾为《毛泽东选集》英文版翻译小组成员,著有小说《围城》、《人鬼兽》,散文随笔集《写在人生边上》,诗文评《谈艺录》,学术巨著《管锥编》等多部作品,其在文学、国故、比较文学、文化批评等领域的成就,推崇者冠以"钱学"。  相似文献   
18.
<思想俄国>(山东友谊出版社,2006)是国内研究俄罗斯文学和文化的知名学者刘文飞先生晚近出版的一部著作.该著是一本学术随笔集,一个谈俄罗斯文化和文学的"小"册子.这里的"小"是指书中每篇的文字而言,多也不过千余字.但细细读来,这里每篇文字的思想容量,就像一汪清泉,焕发着勃勃生机,丰富而隽永.  相似文献   
19.
朱铁志 《党建文汇》2008,(11):54-54
我与乃举先生由相识而相知,转眼已经二十多年。乃举性情耿直,为人诚恳,有忠义之心,是杂文圈里有名的热心人。《秋实集》是继《春华集》、《夏雨集》之后乃举的又一本杂文随笔集。由于长年在党刊工作,乃举的杂文创作视野宏阔、立意高远,能够很好地处理“正面宣传”和“舆论监督”的关系,落笔讲究分寸,展开论述张弛有度,  相似文献   
20.
以幽默老辣的短文赢得了许多读者的陈四益先生,近来出版的随笔集《臆说前辈》,收录的都是回忆文章,其中大约有一半篇幅是对他曾经求学并工作的复旦大学中文系著名学者们的回忆,几乎写到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复旦中文系任教的所有知名学者,并兼及多位复旦名人。其中,既有朱东润、刘大杰、赵景深、王运熙这些名满天下的教授,也有陈传纲、公今度等在当时的复旦人而言自是十分稔熟,于外人却不甚了然的人士。作者在自序中说,写下这些回忆,不仅因为感动于他们的嘉言懿行、道德文章,更因这些人物大起大落的坎坷命运,可以让人们看到一代知识分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