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44篇
法律   114篇
中国共产党   24篇
中国政治   80篇
政治理论   28篇
综合类   8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根据我国现行刑法的规定,亲属间包庇行为是犯罪行为。如此规定,摈弃了伦理亲情,不但导致法律在现实的社会生活运行中国法与人情尴尬冲突,而且带来种种不利影响。基于此,亲属间包庇行为非犯罪化是合乎人性的立法选择,同时是可能既可行的立法选择。  相似文献   
182.
以42名大学生为被试,利用亲社会倾向量表将被试分为亲社会倾向高中低三组,根据组词偏好法制成测量内隐攻击性的E-prime程序,探讨比较被试在不同水平的暴力刺激下原有亲社会倾向的高低对内隐攻击性的变化是否有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暴力影片刺激前后被试的内隐攻击性强度发生了变化,刺激前后结果差异显著;非暴力影片刺激前后被试的内隐攻击性强度没有发生变化,刺激前后结果差异不显著;被试原有亲社会倾向的高低对内隐攻击性无影响,亲社会倾向高低和内隐攻击性强度变化交互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3.
论“亲亲相隐”制度在中国刑事法律中之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亲亲相隐”作为一项具有中华法系特色的法律制度,曾为历朝统治者所推崇。随着新中国成立,亲亲相隐作为封建糟粕而被现行刑事法律所摒弃。但这种以人伦亲情为纽带的传统法律制度,对当代中国法治建设和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应当在我国刑事法律中予以重构。本文就亲亲相隐制度的合理性以及如何重新构建亲亲相隐制度作了深入的剖析和论证,以期裨益于刑事立法与司法。  相似文献   
184.
赵鸣 《学理论》2012,(8):171-172
关于创造力的研究是近年来教育学和心理学领域关注的热点之一,创造力内隐理论的提出为创造力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所谓"创造力内隐理论",一般是指"公众(专家和外行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背景下形成的,并以某种形式存在于个体头脑中的关于创造力的概念、结构及其发展的看法。"内隐理论在教育领域应用有二:研究教师的创造力内隐观及其对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影响;研究大学生创造性特征内隐观。  相似文献   
185.
徐振昌 《今日浙江》2014,(17):62-62
正唐玄宗开元年间,姚崇与卢怀慎同时在朝为相。时人称姚崇为"救时宰相",顾名思义,就是认为姚崇具有排除种种困难、危机,如同顶梁柱,确保大厦不倒塌的能耐,这个评价不低。事实上,姚崇的确是唐朝历史上的名相之一。而卢怀慎呢?《资治通鉴》上说:"怀慎与崇同为相,自以为才不及崇,每事推之,时人谓之‘伴食宰相’。""伴食宰相"这个评价,似乎有些低,有些戏谑,但绝不是饭桶之喻,而是伴随、辅助的意思,大事虽然  相似文献   
186.
李斌 《求索》2010,(7):198-200
晚明山人陈眉公分别被清初李渔、清中叶蒋士铨塑造成了"金石君子"与"隐奸小人"的形象。陈眉公艺术形象反差巨大,主因在于李渔、蒋士铨不同的人生际遇,以及他们不同的戏曲创作思想、文学价值观。李渔、蒋士铨笔下的陈眉公,虽与历史本来面目多有不同,但他们对陈眉公的刻画,恰与清代社会对陈眉公的褒、贬评价一致,作为艺术形象的陈眉公便具有独特的历史认识价值,其艺术形象的转变,折射出清代社会文化风气的深刻变迁。  相似文献   
187.
体验学习论揭示了一个完整的学习系统,它由四个基本环节构成,即具体体验、反思观察、抽象概括和行动应用,并与参与者知识观、缄默知识以及学习与适应三个方面紧密相联。参与者知识观是对知识求索者的解放,我们应该以参与式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即学习者应该参与到知识的构建过程中。由于知识的默会成分,学习者必须通过实践才能真正的领会和掌握,而不是简单的记忆。学习是为了适应环境、改造环境,学习者必须参与到真实的情景中,这样才能较系统的发现问题,自我调整,不断地创新知识和技能,使改造环境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88.
189.
马莹  戴江 《今日民族》2012,(11):40-44
公元前122年,出使西域回来后的张骞回到长安,他向汉武帝上奏说在大夏(今阿富汗北部)见到许多蜀地的布匹和邛竹杖,也就是说有一条秘道自蜀地经西南夷(云南地区)直通身毒(印度),汉武帝十分震惊,并派四路使臣下西南,以探明这条道路的走向。  相似文献   
190.
王斌 《行政与法》2009,(5):110-114
尽管古今中外"亲亲相隐"因其历史发展阶段、法律文化传统的差异而表现形式有所不同,然而,通过对其纵横的比较研究可以发现,"亲亲相隐"的共通之处在于其所赖以成长的沃土是现代刑事法治建设的最基本价值基础和社会伦理基础,也是现代刑事法治运行的基础、核心与灵魂.因此,就现代刑事法治建设与运行而言,对该片沃土的研究、开发与利用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