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4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9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26篇
中国政治   6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对国际关系体系的研究,国内外学术界普遍将其视为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重点,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雅尔塔体系和美苏争霸的格局解体后,学术界有关新的国际关系体系的内涵、特征一直争议不断.有鉴于此,国内外学者对国际关系体系的研究给予了新的关注.就系统而深层次地阐释国际关系体系演变轨迹来说,于春苓教授所著<近现代国际关系体系演变史论>(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4),可以称得上是一部突破传统窠臼的新作.  相似文献   
42.
诞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炮火硝烟之中的联合国迄今已走过65年的历程,它所处的国际格局亦已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冷战结束,曾经主导雅尔塔体系长达40多年的两极格局崩溃,此后伴随全球化的发展与全球性问题的凸显,国际形势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43.
何蜀 《党建文汇》2002,(20):33-33
1945年2月12日,雅尔塔会议发表公报,宣布由美、苏、英、中、法五国共同发起召集旧金山会议,制定联合国宪章。毛泽东在中共六届七中全会上说,中国共产党要派代表参加制定联合国宪章的旧金山会议。周恩来致电赫尔利,代表中国共产党提出,旧金山会议中困代表团应由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三方面代表共同组成,各占三分之一。但是,国民党政府拒绝了。  相似文献   
44.
杨淑艳 《世纪桥》2004,(4):29-30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受多种因素影响,苏联对华实行“联蒋压共”政策,给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并使建国初期的中苏关系蒙上一层阴影。 一、“二战”胜利后的世界格局及苏联的对华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战几乎完全改变了世界格局,资本主义世界原先的六大强国中,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被彻底打垮,英、法虽是战胜国,但在战争中也耗尽元气,唯独美国大获战争之利,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的领导地位。1946年4月6日,杜鲁门上台后宣称要挑起领导世界的责任,美国凭借自己强大  相似文献   
45.
1944年中国正面抗日战场的溃败造成美国太平洋战略的调整和中美关系的恶化,由此大大限制了蒋介石对苏联在未来中国的重要影响的应有认识和与之进行适当外交,导致损害中国主权的《雅尔塔秘密协定》的产生。之后,中国的外交重点依然锁定美国,极力“邀请”美国政府介入中苏关系并影响未来的中苏谈判。然而,出于对苏联追求东亚利益的实力与决心、对苏联参加太平洋战争的需要以及对自身缺乏足够抗衡苏联手段和资源等方面的权衡,美国政府没有接受中国的外交“邀请”,反而协同苏联政府迫使中国直接派团前往莫斯科完成中苏谈判。但中国政府的外交并非没有对美国产生影响,实际上,部分由于中国持续“邀美抗苏”的努力,最终促成了紧随其后在中苏谈判以及未来东北等问题上美国政府公开出面支持中国反对苏联,成为中国内战和东亚冷战爆发的一个起源。  相似文献   
46.
战后初期是斯大林对华政策框架的基本形成阶段。雅尔塔《秘密协定》与《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签订,基本上确立了战后苏联对华外交的基本框架。在此框架下,为了维护苏联的根本利益,斯大林一方面积极履行在谈判中的承诺,将国民党政府作为主要合作对象,督促中共领导人赴重庆谈判;另一方面出于对美蒋独占东北的忧惧,先是有计划地将抗联部队部署到东北的战略要地,后又对进入东北的中共部队提供积极援助。由此,战后初期斯大林的对华政策体现出鲜明的"双轨"性。在这种"双轨"政策下,苏联与中共在东北逐渐形成了一种战略性的关系,这对中共全国战略的形成与实施均产生了重要影响。利用已解密的中、苏、美外交档案,对《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签订前后斯大林对华政策的形成过程进行考察,可以探寻战后初期斯大林对华"双轨"政策的形成及特点。  相似文献   
47.
王潮江 《世纪桥》2007,(2):88-89
1945年8月14日,国苏双方经过艰辛谈判,终于签订了具有多边性质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这一条约的签订,时中国政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外蒙古脱离中国版图;影响了中国革命进程;维护了远东和平。  相似文献   
48.
1945年2月4日至11日,在苏联克里木半岛雅尔塔原沙皇的夏宫里,美、英、苏三国首脑举行了会议,史称雅尔塔会议.主要计论如何尽快战胜德国,苏联出兵对日作战和战后世界格局等问题。三国秘密签订了一个《雅尔塔协定》,以牺牲中国主权来换取苏联出兵对日作战。  相似文献   
49.
抗战胜利之初,中国的政局异常复杂,以国共两党为代表的传统政治力量继续存在并发展,新兴的中间势力迅速崛起,力图在政治上获得一席之地;以美苏为代表的国际政治力量深度干预中国内政,由此形成复杂微妙的"三国五方"政治格局。在"三国五方"政治格局中,有着鲜明的层次:美苏居于主导地位、国民党政府居中、中国共产党居于被支配的底层。而中间势力的一时勃兴,则是这一政治格局的产物。"三国五方"政治格局,是战后中国政局发展变化的起点。  相似文献   
50.
谢金萍 《工会论坛》2010,16(1):150-151
雅尔塔体系不同于以往的任何一个国际体系,雅尔塔体系是二战后形成的新格局,即美苏两极主导世界的格局。它是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直接产物,它维持了战后的世界和平近半个世纪,美国在雅尔塔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至今影响着世界各国。对雅尔塔体系和在雅尔塔体系下美国的探索,对于研究当代国际关系及更好地研究与资本主义同时并存的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也具有长远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