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7篇
中国共产党   23篇
中国政治   23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樊希安 《新长征》2006,(10):44-47
科学发展观深刻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反映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我国出版业当前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出版实践,对出版业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2.
《党的建设》2010,(1):51-51
"西方史学之父"希罗多德说过: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而金字塔则是"四大文明古国"之首的古埃及给予世界的赠礼。它被誉为古代世界的八大奇迹之首。金字塔集中体现了古埃及人的文化智慧,成了该民族灵魂的载体。它们独有的特色风采也成了埃及  相似文献   
33.
马祖云 《楚天主人》2010,(11):43-43
最近翻阅史书,重读一则故事,引发一些思考。这则故事是这样的:清代河南巡抚叶存仁一次离职时,僚属们为避人耳目,就在深更半夜用小船给他送了一批礼品。叶存仁既不想私藏暗吞,又不愿生推硬挡,就写下了一首诗,巧妙地加以拒绝:"月明风清夜半时,扁舟相送故迟迟。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其中,"不畏人知畏己知"集中体现了这位巡抚的人生操守,对我们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拒腐防变能力不乏借鉴意义。"畏人知"与"畏己知",一个是  相似文献   
34.
《党课》2009,(4):6-6
改善民生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维护群众利益的集中体现。完善社保体系需要经济实力,但并不是唯一决定性因素,某种程度上这是个执政理念问题,是个对老百姓的态度问题。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仅得利于眼前,还将功推于后代。越是困难时候,越要重视民生,越要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这既是保民生、保稳定的必然要求,也是保增长、促发展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35.
胡锦涛强调,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是我们党和军队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我们要在全党全社会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36.
陈建越 《湖湘论坛》2008,21(6):22-24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表现在于: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对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自觉回应,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问题的科学回答。  相似文献   
3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集中体现着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主体的愿望、要求、理想、需要、利益等,它反映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本质特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  相似文献   
38.
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蔓延、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的影响,曲靖市经济社会发展也面临严重困难,集中体现在矿产业需求大幅度减少,产品积压,价格下降,企业开工不足,就业形势严峻等方面。可以说,这是曲靖1997年撤地设市以来,所遇到的最为严峻的挑战和考验;  相似文献   
39.
《新长征》2013,(3):33-33
<正>雷锋精神既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体现,又闪耀着共产主义思想的光芒,而且易于践行,历久弥新,引领一代又一代人不懈追求和实践,焕发着强大的生机与活力。雷锋精神的恒久价值。雷锋是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他的思想不仅受到共产主义的哺育,而且深深植根于  相似文献   
40.
葛明义 《当代贵州》2013,(14):38-39
以莫友芝为代表的"影山文化"最值得称道的是人文精神。这种人文精神,集中体现在以治学、修身、益民为本上。"西南巨儒"莫友芝先生于清嘉庆十六年(1811),诞生在独山县城北30余里兔场上街。去莫宅十余里是莫氏乡里重要的建筑奎文阁,阁高三层,其状如塔,左为书院,右为乡贤亭。阁四周松柏苍翠,竹影婆娑,稻花飘香,阁前一溪碧水潺潺流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