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7篇
  免费   17篇
各国政治   5篇
工人农民   21篇
世界政治   165篇
外交国际关系   7篇
法律   1191篇
中国共产党   126篇
中国政治   542篇
政治理论   47篇
综合类   490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99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126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210篇
  2013年   227篇
  2012年   199篇
  2011年   241篇
  2010年   202篇
  2009年   131篇
  2008年   132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浙江法院民间借贷审判报告(2008.1-2012.6)》显示,最近几年,浙江省内发生的民间借贷纠纷数量剧增,2011年全省法院裁判民间借贷案件的数量占全国同类案件的15%。在该类案件中,借款人利用高额利息引诱、非  相似文献   
992.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第四款对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犯罪的构成要件作了具体解释:恶意透支的数额,是指在第一款规定的条件下持卡人拒不归还的数额。不包括复利、滞纳金、手续费等发  相似文献   
993.
郑芳平 《法制与社会》2013,(13):280-28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营者用于促销的手段也日趋多样化。由于我国的诚信体制尚未系统建立,一些经营者为了片面追求经济利益,不顾职业道德和企业形象,采用了诸如酒托、饭托、茶托等非常规的营销手段。这些营销手段利用了法律的真空地带,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更有甚者为了强迫消费者支付高价账单,采用胁迫、暴力等手段,其行为已涉嫌犯罪。对于此类行为如果不及时加以规制,必将对经济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本文试对于酒托等现象进行分析,归纳其中可能涉及到的罪名及相关的侦查方向,以期对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94.
详述打击虚假信息诈骗工作中应用的技术,并将其整合于反虚假信息诈骗平台。总结了平台建设过程中的技术实现路径、网络拓扑结构及功能实现。目前该平台已在福建厦门得到成功应用,为有效打击虚假信息诈骗犯罪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95.
曾经名噪一时的富姐--浙江东阳本色集团董事长吴英,2007年2月7日被东阳警方以涉嫌非法吸取公众存款刑拘,于2009年12月18日被浙江省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以非法集资诈骗罪名判处其死刑。吴英不服,上诉至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2012年1月18日,浙江省高院作出二审判决,维持原判,并依法报请最高人民法院复核。  相似文献   
996.
人类的生活对于德,正像对于才一样,无疑是一个最终的考验,一个更美好的世界都需要它们。  相似文献   
997.
诉讼诈骗是指在诉讼中或以诉讼作为手段的、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或财产(包括财产性利益)的行为。损害非财产性利益的诉讼欺诈不能成立诈骗罪。传统理论关于诈骗罪特征和不法类型的描述,将受行为人欺骗的对象(受骗者)和财产受到损失者(被害人)进行同一性理解,将财产的交付限定为自愿而为,存在重大缺陷,限制了诈骗罪的成立范围,造成了刑法保护机能的萎缩。在诉讼诈骗中,行为人通过伪造证据或者进行虚假陈述,以民事诉讼的方式骗取法院的裁判从而获取他人财物或免却财产支付义务,造成被告的财产损失,符合诈骗罪的基本行为特征,侵害的法益不仅包括、且主要是他人的财产权益;将诉讼诈骗认定为诈骗罪也有利于实现诈骗罪的立法宗旨和通常的法律观念。  相似文献   
998.
52年前,疑犯伪造总理批示,从中国人民银行诈骗20万元。此案侦破过程中,大力发动群众力量,才使案件得已顺利侦破。现如今,发动群众觅得破案线索依旧成为公安部门获取线索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99.
《犯罪研究》2012,(5):75-77
司法实践中,信用卡诈骗犯罪以“恶意透支型”居多。“两高”于2009年12月16日联合发布《关于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解释》(以下简称《两高解释》),较此前最高人民法院1996年12月18日《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而言,对《刑法》第196条的“恶意透支”作了更为详尽的规定,明确了构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六种情形,并对催收、数额认定作了新的规定,较为有效地解决了目前司法实践中的困境。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