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6篇
  免费   5篇
各国政治   8篇
工人农民   28篇
世界政治   34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篇
法律   119篇
中国共产党   355篇
中国政治   402篇
政治理论   22篇
综合类   7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148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陈黎明 《当代广西》2010,(20):24-25
又放暑假了,面对长长的两个月假期,平果县9岁的留守儿童许莉英和8岁的弟弟就有些发愁:妈妈外出打工了,爸爸整天忙农活,上了年纪的奶奶也忙家务,家庭作业没人辅导,想出去玩大人又不放心。不过,让许莉英姐弟感到惊喜的是,今年放假期间村里来了一批大学生志愿者,并建立了“农民工子女远教小屋”(下称“远教小屋”),不但教他们唱歌游戏,还给予他们像家长和老师一样的关心和爱护,姐弟俩过了一个快乐的暑假。  相似文献   
142.
宋亚田、朱光信、崔建涛报道:新兵分配下连时,驻疆某部100多名新战士纷纷向团党委递交决心书、申请书,要求到最艰苦的哨所去实践军人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3.
直到今天——2009年最美的金秋时节,我才知道我梦中向往的那个迷人的山寨,在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弥勒县,她的名字叫可邑。可邑,阿细跳月的故乡! 也许,人生的记忆就是青春记忆。我第一次知道“阿细跳月”,正值青春,顷刻被那欢快、动听的旋律感染了。被那优美、激越的舞姿陶醉了。  相似文献   
144.
易靖茗 《台声》2010,(8):22-23
<正> 从避暑山庄到故宫,从长城到鸟巢,紧凑的行程,一路的欢声笑语,伴随着一阵阵相机的快门声,两岸青年学子把最灿烂的笑容印记在彼此的心里。在接连不断的好奇和惊喜中领略着祖国大陆古典与时尚,传统与现代水乳交融的美景。如痴如醉感受如画景致在去往承德避暑山庄的车上,一开始还有些拘谨的营员,在导游的带动下渐渐活跃起来。导游很详细地跟大家讲  相似文献   
145.
2008年以来,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按照中组部的要求,结合宁夏实际,选拔聘用了200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担任“村官”,其中有半数是女同志。这些大学生到村任职后,为农村基层组织注入了活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6.
在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有本大学生村官自己创办的杂志——《小村官》,她既记录了走出校门的年轻人汗洒新农村的苦与乐,也展现了他们的青春梦想和创业风采。  相似文献   
147.
日前,共青团中央作出决定,授予南宁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站式”服务中心2007年度“全国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这一荣誉的取得,凝聚了南宁高新区“一站式”服务中心全体人员的心血和汗水。  相似文献   
148.
樊兵  孔祥兰 《人大论坛》2009,(10):32-33
大石乡是贵阳市修文县唯一以布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乡镇,也是贵州省100个一类重点贫困乡镇之一。2008年11月,一群大学生“村官”的到来,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活力,给山区的布依人带来了希望,他们用满腔的热情和满身的才华,唱响了一曲曲高亢激昂的青春之歌。  相似文献   
149.
餐饮服务岗位看起来很普通、很不起眼,实际上需要勤学苦练,掌握过硬的技术。我1996年参加工作,至今已在友谊宾馆工作了11个年头。初入酒店,我从一名普通的宴会服务员做起,虚心向师傅学习,做到眼勤、耳勤、嘴勤、手勤、脑勤。从摆台、台面设计、插花到折叠口布花,我一项一项地学习,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不错过任何一次练习的机会。  相似文献   
150.
徐友渔 《人事天地》2007,(10):50-51
今年是中国恢复高考30周年。可以说30年前的那次转折,是中国当代教育、人才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它抛弃了过去十年极“左”的人才观,开始走向“不拘一格降人才”。本文作者是中国社科院著名学者,哲学家。他的一段人生经历和追求,或者能称得上那一代青年和大学生的缩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