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8篇
中国共产党   36篇
中国政治   47篇
政治理论   11篇
综合类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滦县是农业大县,总人口53万,农村富余劳动力13.4万人,就业形势严峻。几年来,我县在省、市、县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正确领导下,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打造品牌、配套服务"的工作思路,通过健全网络,市场运作,有效促进了全县劳务经济的发展。截止目前,全县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11.7万人次,其中有组织转移就业5.6  相似文献   
12.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而劳务基地作为吸纳富余劳动力就业的生产经营实体和外出经商务工人员的聚集地,正呈现出数量不断增加、领域不断拓展、规模不断扩大的发展态势。针对此种情况,  相似文献   
1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特殊部门,其特殊性不仅表现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且还表现在农业具有生态环保以及社会稳定等外部效益。浙江农民的收入虽然主要来自于非农产业,但农业仍然是农民收入的基本来源,特别是对于非农产业相对小发达的地区的农民来说,农业更是他们的重要收入来源。  相似文献   
14.
15.
《中国工运》2013,(3):58-58
攀枝花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肖亮、何雯在《中国经贸导刊》2012年3月刊撰文谈到,有学者认为,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有三个方面:在经济增长中,城市非国有经济和农村非农产业的较快发展:经济改革或体制变迁中的无序因素扩大了收入差距:经济政策对城乡差距的变化起到了重要作用。也有学者认为.机会的不平等是造成目前不合理的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薛经纬 《前进》2006,(1):51-52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两个趋向”重要论断立意高远、内涵深刻,对于我们正确处理新时期的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工业反哺农业,是相对于过去的“农业为工业提供积累”、“农业哺育工业”而言的,我们所说的工业泛指非农产业和城市城镇  相似文献   
17.
从强化农民工教育培训入手加速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农业现代化进程在逐渐加快。而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的迁移己经成为必然趋势 ,如何开发这个特殊群体的人力资源 ,使之成为农民城市化、农村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这场战役的主力军 ,是各级政府部门和教育机构需要共同关注的问题 ,本文从农民工教育需求的特殊性入手 ,深入阐述了我国目前对于农民工教育培训的不足及针对这个特殊群体进行培训的必要途径和手段。  相似文献   
18.
“三化”同步推进的意义与重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二五"规划纲要把"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摆在了第二篇的重要位置,该篇第一句即是"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念所反映的政策调整的动向,可以概括为5个方面:第一,更加注重解决农村和农民的问题,促进城乡发展,保证城市化能够顺利地、比较平稳地进行。现在已经进入工业化的中心阶段,正是城乡关系调整的时期。一方面,现在经济增长主要是靠非农产业;另一方面,现在农业是弱势产业,不能够再为工业化提供原始积累,相反的应该给农业一些帮助。问题在于我国农业人口占多数,非农业人口占少数。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问题变得更加突出,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否顺利实现向非农产业的转移,不仅关系到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关系到我国经济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到我国社会的稳定,是当前中国经济社会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文章分析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