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59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4篇
工人农民   20篇
世界政治   104篇
外交国际关系   25篇
法律   2265篇
中国共产党   214篇
中国政治   645篇
政治理论   96篇
综合类   801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154篇
  2014年   424篇
  2013年   404篇
  2012年   415篇
  2011年   388篇
  2010年   326篇
  2009年   252篇
  2008年   257篇
  2007年   217篇
  2006年   143篇
  2005年   135篇
  2004年   132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119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不当得利构成民法上的债的侵权,是一种具有非法性的民事行为.当不当得利行为人占有他人财物且数额较大拒不返还时,能否按照侵占罪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这是自1997年刑法修订以来一直困扰我国司法界和法学界的一个复杂问题.实践中因不当得利而发生"侵占"的情况多种多样,拒不返还不当得利财物的现象已构成了对社会的严重危害,迫切需要对此进行刑事化剖析.本文结合民法原理和犯罪构成对不当得利行为的非法性、罪责性及学者的不同观点进行具体分析,以客观、合理地认定不当得利与侵占罪的关系.  相似文献   
62.
在民事法律语境中,事实婚姻是一种非法同居关系,但在刑事法律语境中,事实婚姻的婚姻效力却被目前的刑法解释学所确认。关于事实婚姻问题,刑法解释学犯了一个简单的错误。刑法规定的重婚行为,其最典型特征是两个有效的法律婚姻之重合,事实婚姻与法律婚姻的重合,因不侵犯一夫一妻制度中的婚姻登记制度而不应该构成重婚罪,所以,即使在刑法解释学中,事实婚姻也同样不应具有婚姻效力。  相似文献   
63.
非法证据的取舍问题一直是我国刑事诉讼法学界争论的焦点。非法取得的证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在刑事诉讼活动中是否采信,体现着国家在犯罪控制和人权保障两大价值上的取向。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具有预防违法、保障人权的作用,因此,在我国有必要完善该规则。  相似文献   
64.
持有型犯罪作为一种堵截式立法规定,其法定刑应该轻于任何一个先行犯罪和续接犯罪.现行立法对于非法持有毒品罪法定刑的配置不但无法贯彻罪刑相当原则,而且不利于与疑罪从轻原则相协调.在现行刑法框架下,通过重新诠释非法持有毒品罪的犯罪构成主观要件以及疑罪从轻原则是弥补这一立法缺陷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5.
某小保:无营业执照或者未经依法登记、备案的单位以及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或者撤销登记、备案的单位的职工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或用人单位非法使用童工造成童工伤残、死亡的,用人单位如何向伤残职工或者死亡职工直系亲属及伤残童工或者死亡童工的直系亲属进行理赔?一劳工某劳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办法》(第19号令)的规定,非法用工单位必须向伤残职工或死亡职工的直系亲属、伤残童工或者死亡童工的直系亲  相似文献   
66.
《廉政瞭望》2014,(10):40-41
4月3日,多名非法移民试图翻越边界上的铁网偷渡进入欧洲。越过铁网,或许就可以改变漂泊的现状,或许可以过上安逸的生活,但铁网对面是防卫森严的警察。未落地,就不算偷渡,警察与这些“骑”在同栏上的偷渡者对峙,并试图驱赶他们。  相似文献   
67.
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如实供述为被追诉人的义务,但也规定"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二者存在冲突.将如实供述设定为义务虽然符合探明案件事实的刑事诉讼目的 ,但相应的权利保障机制不够完善,容易侵犯被追诉人的权利.为此:应当严格排除非法证据,规范侦查人员权利告知行为,保障被迫诉人的律师帮助权;进一步完善供述自愿性的保障机制,以自愿性供述为前提,平衡刑事诉讼中公权力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基本权利关系.  相似文献   
68.
黄晓权  杨玉荣 《求索》2012,(4):179-181
在刑事诉讼中,遵循正当程序与否是鉴别合法证据与非法证据最为重要的标准。从伦理学的角度来看,区分合法证据和非法证据的道德意义在于让人对正当程序产生一种尊重和信仰。在刑事司法实践过程中,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可以维护法律信仰和司法尊严,使道德主体的良知得到确认和升华。因此,我国有必要从道德现实出发,进一步完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相似文献   
69.
新刑诉法对非法言辞证据排除规则的确立,在为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提供明确依据的同时,也必然导致嫌疑人(被告人)被刑讯逼供的辩解增加,为审查起诉工作带来一定的难道.大量刑讯逼供导致错案、冤案的逐渐披露,也引起了民众对刑讯逼供案件的极大关注.本文拟从审查起诉公诉人员对刑讯逼供辩解的审查和应对着手展开论述,以期对检察实务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0.
潘辛菱 《时代主人》2012,(10):16-18
导语:9月25日至27日召开的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共审议了2件拟本次会议通过的法规、5件提交初审的法规或法规修订草案。在审议这几件初次提交的法规案时,《江西省遗体和器官捐献条例(草案)》引起了常委会组成人员的热议,大家就这一法规草案发表的意见内容远远超过其他4件,占了总数的38%。遗体和器官捐献,这个因医学技术进步而产生的新事物,因与中国几千年传统观念有点距离,往往让人不易接受甚至忌讳提及,也因此,这一话题对绝大多数生活平静、波澜不惊的普通人来说,是一个一般不会关注和较为陌生的领域。但有两点不可否认,一是这个话题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