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51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4篇
工人农民   20篇
世界政治   98篇
外交国际关系   23篇
法律   2164篇
中国共产党   204篇
中国政治   608篇
政治理论   90篇
综合类   754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152篇
  2014年   420篇
  2013年   400篇
  2012年   402篇
  2011年   380篇
  2010年   311篇
  2009年   238篇
  2008年   245篇
  2007年   201篇
  2006年   131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122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陈瑞华 《法学家》2012,(2):66-84,178
中国2010年颁行的两部刑事证据规定,对"非法证据"与"瑕疵证据"作了明确区分,并针对"瑕疵证据"和部分"非法证据"确立了可补正的排除规则。所谓"瑕疵证据",大都是侦查人员在制作相关证据笔录时存在技术性缺陷的证据。无论是从侵害的法益、违反法律程序的严重程度来看,还是从所造成的消极后果来看,"瑕疵证据"与"非法证据"都具有显著的区别,这也构成了对此类证据予以补正的主要理由。司法解释确立了"瑕疵证据"的范围、补正程序、补正的标准以及补正不能的法律后果。但是,无论是对"瑕疵证据"的界定,还是对此类证据的补正,司法官员都可能存在误读和滥用自由裁量权的问题。因此,对于这一规则的运用,应保持审慎的态度。  相似文献   
172.
“善意例外”产生于美国,是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重要限制,也是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重要内容.我国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确立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但没有明确规定“善意例外”规则.由于我国法律对搜查、扣押等侦查行为的制约不足,其中的“合理解释”与“补正”多为程序瑕疵的弥补,存在“善意”的空间,适当借鉴“善意例外”规则,有利于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顺畅实施.  相似文献   
173.
赵普宏 《法制与社会》2013,(36):286-287
检察机关的特殊地位使其具有排除非法证据的正当性,但实际情况并不乐观,其原因在于排除主体的地位模糊,对非法证据的发现机制不畅,非法言词证据范围不明确,同步录音录像监督不严等。因此,检察机关应该从创新工作机制出发,逐步完善中国特色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制度,以提高检察机关排除非法言词证据的成效。  相似文献   
174.
郝晶 《求索》2013,(3):191-193
当劳动者对于用人单位解雇的合法性产生争议提起诉讼,法院认定解雇为非法时,解雇行为无效,劳动关系应继续维持。此时,被解雇日至复职日这段期间的报酬应如何计算及处理,是诉讼实务上重要争议点。我国劳动立法虽肯定劳动者于非法解雇期间的报酬请求权,但对补发工资的构成、解雇异议期以及举证责任的分配等相关问题,或未予解答或规定尚有缺陷。应结合国内外相关理论与实务的经验,为遭非法解雇的劳动者的报酬请求权提供合理的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175.
吴英家书     
背景生于1981年的吴英是浙江省东阳市人、浙江本色控股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曾以浙江"亿万富姐"的头衔闻名遐迩。2007年,因涉嫌向社会公众非法集资7亿多元人民币,吴英被警方逮捕。自2007年吴英被捕之后,其父亲吴永正一直为女儿做无罪辩护。  相似文献   
176.
非法收受型受贿罪构成中的“为他人谋取利益”要件是理论争议最大、实践认定最为复杂的事实要件。“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规定写进刑法后,对该要件的种种性质认定,或在理论上难以自洽,或难以适应实践的要求。从现行刑法的规定来看,利益要件的规定存在矛盾之处。从受贿罪的本质特征来看,没有必要包含“为他人谋取利益”这一要件。司法实践中,对某些行为的有罪认定,实际上已突破了利益要件的规定。取消“为他人谋取利益”这一要件,是预防和惩治犯罪的需要。取消利益要件,并不会扩大打击面,混淆非罪行为与犯罪行为的界限。  相似文献   
177.
侦查实践中,非法取证行为广泛存在,主要表现为刑讯逼供和欺骗、引诱、威胁等方法收集言词证据。究其原因,在于侦查取证主体法治观念淡薄,办案水平不高,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不够完善,侦查监督不力以及传统诉讼理念的影响等问题。防治非法取证有利于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有利于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有利于维护程序正义。防治非法取证应从提升侦查取证主体素质,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强化监督等方面进行着手。  相似文献   
178.
非法证据是指违反法律规定获取的证据。侦查讯问环节最易产生非法证据。受自身的制度缺陷及非法讯问的内在动因等因素影响,现行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对非法讯问的防范效果有限。发挥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应有效能的可行进路在于扩大非法证据排除范围,明晰非法证据排除标准,强化非法证据排除力度。  相似文献   
179.
周兵 《法制与社会》2011,(33):45-46
诱惑侦查,是刑事侦查制度中的内容,属于特殊的侦查手段之一。在国内、外学术界和司法实践中,早有研究或实践,但在我国的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上尚未深入。诱惑侦查的两种类型是“犯意诱发型”和“机会提供型”。本文认为“机会提供型”诱惑侦查基本上是合法与合理的,有必要从适用对象、适用范围、行为方式和程序控制上进行规制,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将诱惑侦查纳入侦查制度体系中。  相似文献   
180.
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新法于2013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总体来说,修订后的法律相比于1996年第一次修正是一种进步,尤其是同2004年"人权入宪"①一样,本次修订将"尊重和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