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5篇
中国共产党   176篇
中国政治   41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2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1.
大别山情怀     
巍巍大别山,屹立鄂豫皖。这是一片红色的土地.革命的摇篮。 在建党90周年之际。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里。我陪伴87岁的老父亲。走进大别山革命老区。从大悟至红安、再到麻城,我们重走革命道路,一路踏寻辉煌的革命历史和动人的红军传奇。  相似文献   
92.
费明燕 《世纪风采》2006,(2):19-20,41
廖仲恺与何香凝伉俪将自己的青春和热情都献给了振兴中华的宏伟大业。他们既是家庭生活中情真意切的恩爱夫妻,又是革命道路上忠贞不渝的亲密战友。1922年的6月至8月间,何香凝曾冒着生命危险将身陷绝境的丈夫从死神的手中抢救了出来。  相似文献   
93.
不忘初心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是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主题,是整个报告的灵魂,也是党的领袖对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是中国共产党人向全世界昭示的政治宣言。经过这些天的初步学习,重点围绕"不忘初心",谈三点认识。一、初心是什么概括的说,初心就是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人对于人民的赤子之心,就是矢志不舍的奋斗精神,就是理想、信念、宗旨。  相似文献   
94.
正毛泽东同志有关"中国道路"的思想,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时段的历史中不断反思、总结方凝集而成的。从大历史的尺度角度着眼,任何一种思想和理论的价值都应兼具两个历史向度。其一为历史的可证明性,即经由历史证明了其正确性;其二为现实的可回应性,即该理论能够回应其"身后"的现实困境。从这个意义上说,毛泽东同志的有关"中国革命"道路的博弈,"中国建设"道路的考量,这些思想的形成、发展  相似文献   
95.
王志刚 《唯实》2013,(12):36-38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纵观古今中外,莫不如此,思想解放的力度,往往决定社会发展的程度;思想解放的目的是通过社会重大变革,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毛泽东思想是近代中国社会大变革的历史产物,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可以看作是思想解放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亦是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道路的过程。一、国民大革命时期——毛泽东思想萌芽国共两党合作,标志着国民大革命的开始。然而,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并没有认识到革命的领导权、革命对象、革命的依靠力量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96.
深受广大干部、群众尊敬和爱戴的任仲夷同志离我们远去了。人们以各种不同方式纪念这位真正的共产党人和优秀领导干部。 近日,本编辑部与有关方面联系,得知任老1989年亲撰一回忆录,题为《抗战爆发前中国大学党支部工作的回忆》,约3万字。据介绍,任老历来不赞成写他自己的回忆录,自己也不写回忆录。然而这是他唯一的一篇。忆述当年中国大学地下党支部的工作情况以及他们一批热血青年在国难当头时刻是如何走上抗日救国的革命道路的。任老十分重视和珍惜这段经历,因为这是他和许多青年追求真理,献身革命事业的起点。正是这一选择,使任老和他那一代革命者确立了坚定的信仰和崇高的理想,并为之毕生奋斗。此外,与任老同时期在中国大学党支部工作的几位负责同志都已先后去世,任老感到有责任把这段史实留给后人,因此,他不顾年迈,不顾天气炎热,撰写达三个月,一些稿纸上还留有他的汗迹,写成后还分别征求战友们的意见,反复修改。任老精神感人至深,所撰回忆录弥足珍贵。征得任老夫人王玄大姐同意,本刊从本期开始连载此文,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和表达对任老的深切怀念!  相似文献   
97.
革命时期法治道路的探索.中国革命走的是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在夺取全国政权以前,建立革命根据地,制定在根据地实施的法律法规,为新中国在全国范围内的法制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成为中国法治发展道路的起点.  相似文献   
98.
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革命道路的开辟、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这五个方面。因此,十月革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基和源头,否定十月革命就否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中国和俄国的国情有相似之处,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把走俄国人的路与走自己的路结合起来,有继承、有扬弃、有创新、有发展,努力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如果说中国革命和建设是十月革命道路的继承和发展,那么,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既是历史对走十月革命道路的回报,也是对十月革命道路的确证,证明十月革命道路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是不容质疑和否定的。  相似文献   
99.
《共产党人》2005,(21):27-27
王栋,一个出生于地主兼工商业家庭,白幼熟读私塾的孩子,通过对进步书刊的阅读,开始了解并走上了革命道路,最终成为一名革命烈士,为红色革命政权洒下自己的热血。  相似文献   
100.
本文论述周恩来在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形成过程中的贡献。1927年底至1928年初,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周恩来,非常注意总结秋收起义和各地武装起义中保存与发展革命力量的经验,以及南昌起义失败的教训,较早地提出了建立工农武装割据的重要思想。1928年初,周恩来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提出中国的情况与俄国不同,不能在城乡同时发动武装起义,夺取中心城市必须有周围武装割据力量的汇合的思想。在1929年的“九月来信”中,他提出“先有农村红军,后有城市政权,这是中国革命的特征”的重要论断。这是周恩来总结了中国革命一年多来的实践经验、探索中国革命道路思想的升华。1930年9月,周恩来进一步提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工作应成为全党中心工作的中心。周恩来这些思想理论观点及其所起的指导作用,对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形成的卓越贡献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