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6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13篇
世界政治   14篇
外交国际关系   7篇
法律   58篇
中国共产党   220篇
中国政治   240篇
政治理论   25篇
综合类   1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今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日。在这举国欢庆的时刻,全国各族人民无不通过丰富多彩的庆祝形式表达对中国共产党的崇高敬意。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的重要成员,各民主党派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见证了中国共产党90年来所走过的光辉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最近,本刊专访了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主席万钢。  相似文献   
72.
贺敏学(1904~1988)是贺子珍的胞兄,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新中国成立后,贺敏学行事低调,他的一些事迹慢慢变得不为人知了。  相似文献   
73.
在保安服务业中,有很多多年坚守岗位的保安员,他们为这个行业默默奉献青春年华,十数年如一日,其中的甘苦酸甜,让人无限感慨。  相似文献   
74.
《肖扬法治文集》收录了肖扬同志担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司法部部长、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和广东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期间公开发表的法治理论文章72篇,生动展示了前任首席大法官致力于法治建设的心路历程和深邃思考.肖扬在书中自称法律老人,足以可见他对法治事业、法律职业的深厚感情.法治国家建设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每一代人的努力都留下了弥足宝贵的财富.法治的进步是在不断累积中实现的.  相似文献   
75.
宁静 《中国人大》2012,(14):7-7
7月21日,北京城区平均降雨量达215毫米,遭遇61年来最强暴雨,而房山区河北镇的降雨量更是接近500年一遇,达460毫米。这一日一夜,有人困在水中性命堪忧、数万人被困机场、数万名群众等待转移……这一幕,是险和急。  相似文献   
76.
胡智浩 《民主》2011,(12):28-31
西津渡,位于江苏省镇江市市区西北云台山麓,是依附于破山栈道而建的一处历史遗迹,面积0.5平方公里,它形成于三国时代,时名"蒜山渡",唐代时曾名"金陵渡",此时已具有了完备的渡口功能,一直是我国南北水上交通﹑漕运枢纽。宋代以后,"金陵渡"又被改称为"西津渡",沿用至今。这里原先紧临长江,滚滚江水就从脚下流过。  相似文献   
77.
刘良 《湘潮》2012,(8):33-36
1930年10月,毛泽东对兴国县永丰区的土地斗争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一次,毛泽东发现年仅20岁的永丰区青年团支部书记杨道明是棵好苗子,于是把他推荐给了时任兴国县委领导人的陈奇涵.说:”这个伢子积极能干,要好好培养。”此后,杨道明先后担任了永丰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兴国县苏维埃政府主席、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内务部长、中央政府内务部副部长。1934年8月,经毛泽东提议并批准.杨道明担任闽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  相似文献   
78.
吴晨潮 《世纪风采》2012,(12):22-26
甪直,一座蕴藏着江南灵秀的水乡古镇,吴王阖闾曾在这里建有离宫,唐代诗人陆龟蒙、元代书法家赵孟頫曾在这里隐居。宋至清康熙年间,这里有进十、贡生120多人。在岁月留痕的小镇深巷,有一座距今1500多年的保圣寺,寺中“国家文物保护”纪念碑上刻有一个名字:金家凤。在这个人们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背后,还有一段被尘封在记忆深处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  相似文献   
79.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上,始终回响着"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时代主旋律。尤其是抗日战争时期,那些登高而呼、运筹帷幄的伟人风采,可歌可泣、英勇悲壮的烈士精神,同仇敌忾、血火拼杀的战斗场景,更集中地体现了中华民族之魂,如奇峰巨峦,绵延不绝,波澜壮阔,蔚为奇观。伫足回望,令人心生敬仰,遐思无限。  相似文献   
80.
天下第一英雄李立三,原名李隆郅,曾用名李能至、李成、柏山、李明、李敏然等,湖南醴陵人。李立三从小勤奋读书,敢做敢当。16岁那年,他响应“二十八划生”征友启事,和毛泽东在定王台会面并谈话,成为毛泽东的“半个朋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