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17篇
  免费   161篇
  国内免费   88篇
各国政治   239篇
工人农民   191篇
世界政治   575篇
外交国际关系   449篇
法律   4020篇
中国共产党   4243篇
中国政治   6517篇
政治理论   2212篇
综合类   4520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270篇
  2022年   271篇
  2021年   259篇
  2020年   301篇
  2019年   231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270篇
  2016年   376篇
  2015年   697篇
  2014年   1789篇
  2013年   1794篇
  2012年   2044篇
  2011年   2227篇
  2010年   1960篇
  2009年   1987篇
  2008年   1898篇
  2007年   1335篇
  2006年   1190篇
  2005年   970篇
  2004年   751篇
  2003年   716篇
  2002年   524篇
  2001年   413篇
  2000年   341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对口支援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促进区域均衡发展、结对解决发展困难的综合性政策。溯其历程,经历了范围不断拓展、形式不断丰富、力度不断加大的发展过程。2010年深圳市首创社会工作对口援疆模式,并在培育当地社会资源、增强社会活力等方面发挥出积极作用。相比于其他支援形式,社会工作模式立足社会场域,在理念、内容、方法上具有创新性,社会工作对口援疆实践表明,社会工作参与模式也适用于其他对口支援工作,具有开阔的运用空间。  相似文献   
992.
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自1996年正式实施、试办招生,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已经成为经国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批准正式实施的法学教育制度之一.十年来,随着试点院校的不断拓展和招生规模的扩大,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培养模式的改革也成为各培养单位研究和实践的热点问题.作者在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发展的宏观视野下,分析了人大法学院法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现状,并结合培养模式改革的新形势,提出了在法律硕士培养上要进一步明确高层次、复合型、实务型法律人才的培养定位,在此基础上,法律硕士的培养应当朝着提高法律硕士学生的法学基础理论素养、法律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以及法律实务能力的方向努力.  相似文献   
993.
实战化背景下的公安院校教学训练是以实战任务为牵引,以实战环境为背景,以提高战斗力为根本而进行贴近实战的训练,既是一种训练要求,也是一种教学方法.针对存在的理论研究不充分、训管结合不紧密、缺乏实战训练平台、考核方式较单一等问题,公安院校通过加强实战化背景下的教学训练模式改革,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和综合素质,更有助...  相似文献   
994.
谢林淙 《公安教育》2007,(10):10-14
<正>引言2007年,是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年",对于每一个新升格为本科的公安高校来说,都不能不面临着学校定位、办学思路、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学科建设等重大问题的重  相似文献   
995.
泰国是一个人口老龄化问题非常严重的国家,研究泰国政府关于建立养老服务体系的一系列法律法规以及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对中国应对老龄化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文章通过研究和分析泰国政府关于建立养老体系的法律法规,考察泰国关于养老服务体系的实体机制,总结梳理泰国在建立养老服务体系过程中的经验与不足。通过重点考察泰国养老服务的多种模式,以及每种模式的运作方式,全面介绍泰国的各类养老实体、设施及其现状,分析和评估泰国养老服务体系的成功之处和值得注意的问题。文章认为泰国在建立一系列养老服务设施,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注重老人的再学习、再培训、再就业,将涉外养老服务这一新兴产业作为泰国经济新的增长点等方面的做法值得关注和借鉴。  相似文献   
996.
唐基苏 《桂海论丛》2007,23(4):55-57
恭城新农村建设利用本土兴业,种养致富,使经济具有生态性、节能性、友好性、永续性,是对传统农业的创新。它构建了一种城乡融合和农工互补的农村城市化类型,其路径选择对我国中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997.
宋欧 《各界》2007,(6):81,88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进步,特别是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己经渗透到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新的职业岗位不断涌现,传统的产业结构和职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一方面就业人员中从事生产、技术和管理工作的比例将逐步加大,另一方面各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层次越来越高。培养一大批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实践技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服务、管理一线职业岗位的实用型、技能型高职人才,己成为高职教育的当务之急。该文就高职“订单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意见。  相似文献   
998.
冯海英 《各界》2007,(4):2-4
罗伯特.帕斯托(Robert A.Pastor)提出的"部门间政治模式"(Inter-branch Politics Model),用国会─行政部门的互动过程作为理解美国外交政策的解释工具。通过用这一模式分析可以发现,美国对我台军售决策具有如下特点:行政部门在对我台军售决策中居于主导地位;国会积极介入对我台军售决策,对行政部门不断施压以推动对我台军售升级,是对我台军售的积极推手;国会的政策常具有挑衅性,行政部门相对而言会更多地从战略角度出发,扮演的是较为理性和务实的角色;美国政府并不是单一的行为者,最终的对我台军售决策是不同部门之间的平衡术。  相似文献   
999.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是党的二十大报告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塑造中国国家形象的重要手段。国家形象的塑造是从一国到海内外接受者的整体过程,具体分为国家建构概念、概念转化为讯息或行为、关键参与者解读信息、开展国际传播、接受者对信息作出反馈五个阶段。以传播主体和关键参与者的不同可分为自塑、他塑与合塑三种模式。中外人文交流活动在中国国家形象塑造的过程中既取得了诸多成就,也存在难以与西方媒体抢占国际舆论场等问题。今后在塑造中国国家形象时,应建构真实、立体、全面的国家形象;丰富多样化内容讯息,加大开展中外人文交流;建立舆论传播矩阵,增强民间传播效果;提升国际公关能力,及时分析并回应国际社会不实讯息。  相似文献   
1000.
王伟 《中国监察》2013,(18):23-23
近年来,浙江省桐乡市纪委、监察局严守“依纪依法、安全文明”的办案工作要求,提出“筑牢五个防线、提供五个保障”的“5+5”安全文明办案模式,促进了办案工作规范化建设和办案队伍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