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55篇
  免费   139篇
  国内免费   261篇
各国政治   125篇
工人农民   114篇
世界政治   568篇
外交国际关系   148篇
法律   1339篇
中国共产党   10860篇
中国政治   8017篇
政治理论   4470篇
综合类   4514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458篇
  2022年   465篇
  2021年   482篇
  2020年   478篇
  2019年   421篇
  2018年   191篇
  2017年   378篇
  2016年   518篇
  2015年   730篇
  2014年   1850篇
  2013年   2236篇
  2012年   2786篇
  2011年   3321篇
  2010年   2868篇
  2009年   2388篇
  2008年   2214篇
  2007年   1617篇
  2006年   1395篇
  2005年   1041篇
  2004年   964篇
  2003年   934篇
  2002年   955篇
  2001年   787篇
  2000年   432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赵明 《现代法学》2003,25(3):27-34
李步云既是当代中国颇有成就的法理学家和宪法学家 ,又是“新时期”最早“自觉”到“法哲学”的法学家。他是从当代中国法理学和宪法学的“局限性”意识出发 ,而提出其法哲学主张的 ,其法哲学体系是围绕法的唯物论与认识论、法的辩证法与发展观而构筑并加以逻辑展开的 ,是对法理学问题的既深入又超出。为中国法理学研究提供基础、方向和标准 ,是李步云法哲学研究的根本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42.
党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全新的事业,更是一项创新的事业,要推进信息化建设,建立网上的马克思主义阵地,就必须要有新的思路,有了新的思路,才有新的出路。工作思路上的创新和探索,是党校信息化建设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43.
要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人们普遍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必须把人的全面发展和强化人的尚荣拒耻观念很好地统一起来;以改革和发展为主线,把知荣知耻教育同传承文明、提高创新能力紧密地结合起来;从提升我国先进文化战略层次的高度认识知荣知耻的重大现实意义;要利用各种精神文化产品大力开展知荣知耻教育,通过知荣知耻教育和实践活动净化社会空气,强化公民的正义感,增强构建和谐、回报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  相似文献   
44.
《新长征》2006,(6):1-1
按照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中央决定从2005年1月起,用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这是我们党成立以来参加党员人数最多的一次集中性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活动,是我们党在深入分析新世纪新阶段的形势、任务以及党员队伍状况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在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之初,胡锦涛总书记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第一次鲜明提出“党的先进性建设”这一重大命题,成为全党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相似文献   
45.
景凤启 《理论前沿》2003,4(3):12-14
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权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他的指导意义不仅是马克思恩格斯一些基本人权观点本身,而是他们分析人权问题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我们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为根本指针,结合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不断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人权的内容,科学地概括了人权的内涵,深刻地揭示了人权的本质和基本特征,创造性地探索了实现人权的基本途径和客观规律,为推进我国人权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46.
丁晋清 《党课》2006,(8):12-19
教学对象:基层党员和干部,入党积极分子 ;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让学员掌握科学发展观产生的时代背景、理论依据、实践基础以及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懂得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统领党的各项工作、指导今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47.
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高级专门人才的后备军。他们是否有信仰,信仰什么,不仅关系到个人成长成才的方向,也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在我们不断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过程中,还是有少数人成为了“望教者”、“宗教文化追随者”,甚至皈依了宗教,成为了信徒。对此,学校和有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在大学生中开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同时,依法加强对大学生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大学生宗教徒的宗教观念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相似文献   
48.
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理论,是对唯对史观理论的新发展。为此,笔者从哲学角度反思“三个代表”理论对唯物史观理论的新创新。  相似文献   
49.
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当代视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不断推进的历史进程。近年来理论界对此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研究视野有待进一步拓展。当前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新视野,要求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当代走向的研究,关注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和社会实践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解决哪些重大现实问题;要沿着什么样的方向实现新的理论飞跃和理论突破?这是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视角和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50.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第一代领导人,找到了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发展路径,创造了实事求是地对待理论和实践的方法论原则。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领导人,在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础上又强调解放思想,把解放被教条主义束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同解放被“左”倾思想禁锢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结合于一起。以江泽民为代表的第三代领导人,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以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开拓出二十一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