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62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197篇
各国政治   45篇
工人农民   82篇
世界政治   442篇
外交国际关系   49篇
法律   608篇
中国共产党   9145篇
中国政治   5748篇
政治理论   3380篇
综合类   3119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373篇
  2022年   322篇
  2021年   375篇
  2020年   365篇
  2019年   325篇
  2018年   151篇
  2017年   287篇
  2016年   373篇
  2015年   505篇
  2014年   1395篇
  2013年   1749篇
  2012年   2160篇
  2011年   2667篇
  2010年   2287篇
  2009年   1826篇
  2008年   1642篇
  2007年   1143篇
  2006年   997篇
  2005年   662篇
  2004年   614篇
  2003年   684篇
  2002年   688篇
  2001年   619篇
  2000年   270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81.
<正> 按照日本学者的观点,日本法律社会学的萌芽可以追溯到上世纪明治时代穗积陈重(1855~1926)等人的研究活动.但作为一种法学研究方法和法学专门学科,却是在本世纪20年代形成的,当时活跃在日本法学界的末弘严太郎(1888~1951)、穗积重远(1883~1951)等人,就是日本法律社会学的奠基者.但是,日本法律社会学的黄金时代,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开始的. 战后日本法律社会学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时期:  相似文献   
82.
○科学发展观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科学发展观明确要求将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和讲求科学发展的科学精神,应用于解决当前中国人民所关注的“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或发展观的一个新创造,其特点在于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引入认识论。因此,各项工作都要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根本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所讲的“以人为本”,吸收了人类思想文化的精华,但既不同于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提出的“以人为本”,又不同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以人为本”,这是体现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有着丰富的科学内涵。它不同于“以神为本”,或它的变种,“以大自然为本”,实质是“以自然神为本”;不同于“以官为本”,或它的变种,“以权为本”、“以管理为本”;也不等同于“以钱为本”,或它的变种,“以生产为本”,“以GDP为本”。○“科学发展”是科学观。其核心是尊重和依靠自然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首先是尊重和依靠历史唯物主义所阐述的历史社会和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价值观和科学观是统一的,两者有时也会出现一些矛盾,要点就在于统筹处理价值观和科学观之间可能出现的矛盾,要从价值观和科学观的统一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83.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形式逼人,不进则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已经成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无数事实证明,安于现状、墨守成规、不思进取。就会失去创造力,就会落在世界文明进步的后面。我们要在21世纪中叶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战略目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就必须永不自满,永不懈怠,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创新,首先是理论上要创新。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所指出的:“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要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只有这样,才  相似文献   
84.
85.
杨海芳 《传承》2010,(3):20-21
李大钊是中国大地上举起马克思主义大旗的第一人,从此他便与马克思主义紧密相连,结下了不解之缘。分析和探讨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的不解之缘,对当代党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特别是对党十七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和研究,有着重要的启发和作用。  相似文献   
86.
陆志远 《理论前沿》2007,(12):11-12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要深刻把握这一最新成果的丰富内涵并把它们科学贯通起来,深刻认识这一最新成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7.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它必定也必须随着时代、实践、科学的发展而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在新世纪、新形势和新任务下,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党的新闻事业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一个充满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新闻思想体系。它是一种世界观,是一种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来观察人类新闻活动的总的看法;它是一种方法论,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指导新闻实践活动。与时俱进是它的理论品质,发展创新是它永葆生命活力的动力。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具有与时俱进的特征,因此,在党领导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必须审时度势,坚持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树立和发展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研究新形势下新闻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来回答新闻学中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88.
科学的理论体系是对客观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和反映。科学发展观以深厚的思想内涵、严谨的内部结构、鲜明的体系特征,形成一个相对完备的科学理论体系。当前,我们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就必须把握它的科学体系;也只有从科学体系的高度来认识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89.
王志林 《理论月刊》2003,1(1):39-41
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用于指导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实践,是每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领袖及其政党应当十分注意的问题。斯大林在领导前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失误启示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90.
乐都县结合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牢牢把握思想政治建设的主动权。以“七廉”(助廉、记廉、讲廉、兴廉、报廉、保廉、促廉)教育为抓手.积极探索有效途径和方法.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对待权力、地位和自身利益.筑牢思想政治防线.使廉洁教育深入人心,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