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77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197篇
各国政治   45篇
工人农民   82篇
世界政治   441篇
外交国际关系   49篇
法律   603篇
中国共产党   9169篇
中国政治   5760篇
政治理论   3379篇
综合类   3107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372篇
  2022年   326篇
  2021年   373篇
  2020年   367篇
  2019年   325篇
  2018年   151篇
  2017年   287篇
  2016年   375篇
  2015年   505篇
  2014年   1408篇
  2013年   1757篇
  2012年   2170篇
  2011年   2672篇
  2010年   2295篇
  2009年   1829篇
  2008年   1631篇
  2007年   1136篇
  2006年   997篇
  2005年   656篇
  2004年   613篇
  2003年   681篇
  2002年   684篇
  2001年   616篇
  2000年   269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于晓黎 《学理论》2008,(17):57-57
当今时代,我们国家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变革时期,也正是理论需求的旺盛时期。适应社会变革对理论的需求,我们党不断推动理论的创新,产生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新成果,同时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许多新的社科知识、社科理论也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992.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要课题.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大众化意味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普及化、通俗化和民族化.这既是大众化的应有之义,也是大众化的基本特征,同时也隐含着实现大众化的基本取向.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仅是一种理论诉求,也是一种现实需要,更是一种历史使命.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993.
抗战时期毛泽东在全党普及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洁 《学理论》2008,(14):83-85
本文探讨了毛泽东在抗战时期向全党普及马克思主义的努力和贡献,初步梳理了抗战时期毛泽东在全党普及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轨迹。抗战时期毛泽东通过倡导全党学习马列,开展学习运动,解决了在全党普及马克思主义的方向问题;通过倡导和支持全党创办研究机构、理论刊物和学校,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阵地建设,解决了在全党普及马克思主义的阵地问题;通过发挥知识分子的桥梁作用。解决了普及马克思主义的载体问题;通过发挥文艺的宣传教育作用,解决了普及马克思主义的工具问题。可见,抗战时期,毛泽东以极大的努力和有效的方法践行了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普及。  相似文献   
99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法,始于1938年10月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的报告中,向全党第一次鲜明地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  相似文献   
995.
党的十七大报告着眼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指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解决好的两个重大问题。中国化是大众化的前提,大众化是中国化的目的。中  相似文献   
996.
当代中国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化建设 ,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和政治建设有重大的作用和影响。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及在我国文化中的主流格局和当代中国文化建设内容、目标决定当代中国文化建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种指导主要是文化建设方向、创新和贯彻“双百”方针方面的指导。  相似文献   
997.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我们各项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我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历来非常重视党的建设。陈云作为党中央第一代和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也高度重视党的建设,他强调说:“我们党是这样一个大国的执政党。我们党处于全世界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中流砥柱。只要我们党起到了这样的作用,那末,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胜利就有了保证”。“在党中央领导下,一定能够把我们的党建设好”①。陈云关于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一定要把我们党建设好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及其实践活动,丰富了毛泽东的党建学说,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党的建设理…  相似文献   
998.
现实社会主义运动中 ,有一种观点似乎颇有市场 ,也似乎比较顺理成章。这种观点认为 ,马克思恩格斯晚年把目光移向东方时 ,改变了其早年一向坚持的社会主义将首先在西方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胜利的理论 ,而提出了相对落后国家可以率先建立社会主义的主张 ,苏联等一批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正是马恩这一思想的实践硕果。更有甚者 ,现实社会主义国家据此进一步推理 ,企图把当前的社会主义过渡到更高级的社会主义阶段 ,乃至于要“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这种观点究竟是否符合马恩的思想 ?它是领会了马恩的主张 ,抑或是误解 ,乃至曲解了马恩的…  相似文献   
999.
马克思主义认为价值是一个具有广泛意义的社会范畴,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事物的关系中产生的,人的价值是一般价值的延伸,有其特有的复杂性。以马克思主义人的价值理论为指导,可以引导、帮助青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和崇高的人生理想,把人生理想转化为实践活动,把握时代脉搏,顺应时代潮流,并正确认识能力、标准与回报问题,从而顺利成才。  相似文献   
1000.
《学理论》2015,(4)
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中国化理论引领中国政治的发展,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带有全局性和根本性的极为重要的历史内容。要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中国化理论,包括它的内涵和历史进程,同时,还要把握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中国化的必要性,进一步探索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中国化理论为指导发展中国政治的途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