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63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49篇
各国政治   18篇
工人农民   9篇
世界政治   204篇
外交国际关系   30篇
法律   325篇
中国共产党   1621篇
中国政治   1521篇
政治理论   967篇
综合类   741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110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124篇
  2020年   124篇
  2019年   124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107篇
  2016年   117篇
  2015年   177篇
  2014年   395篇
  2013年   404篇
  2012年   458篇
  2011年   509篇
  2010年   436篇
  2009年   421篇
  2008年   403篇
  2007年   327篇
  2006年   233篇
  2005年   181篇
  2004年   160篇
  2003年   126篇
  2002年   126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李霞玲 《学习月刊》2012,(10):113-114
通常的认为.海德格尔对技术的讨论都集中在后期诸多论文中.其中以《技术的追问》为代表,他在该论文中系统地讨论了技术的分类、本质及人类在技术社会中的境遇.国内学者对海德格尔技术思想的探讨都以此作为分析的文本.实际上在海德格尔在早期著作《存在与时间》中,已开始探讨技术问题.并初步建立了技术思想之框架。  相似文献   
172.
时宜 《学理论》2012,(2):7-8
马克思的社会保障思想有别于西方各种社会保障思想,他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保障的批判,提出自己的社会保障思想,为我们科学认识和建设社会保障制度提供了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73.
理想、信仰是人生征途的支柱和导航器。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提出了选择职业和从事职业的理想,指出了选择职业的原则和方法,阐明了青年选择职业的方法论,当中充满了理想主义和坚定的信仰,对当代青年如何选择自己职业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4.
随着技术快速进步,如何正确认识技术与社会伦理的关系,促进技术与社会伦理的协同发展,是当前急需回答和解决的问题。马克思通过对技术的社会考察,既充分认识到了技术对社会伦理的双重影响与作用,又深刻分析了社会伦理道德对技术发展的影响与制约,以一种历史的、辩证统一的视角看待技术与社会伦理的关系,为当前更好地处理技术与社会伦理问题提供了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5.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需要在具体运作层面寻求突破。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新唯物主义"的本质特征与基本方法,内蕴着反思和超越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批判、主体、动力、价值等逻辑特质,有助于预防和克服现代化的负面效应,可对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具体运作提供重要的方法论启示。遵循马克思实践的现代性逻辑,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应运作如下理路:以承认传统文化本然状态和自在性为前提,以能动地审视和解决传统文化现实问题为关键;以最广泛的群众为文化主体,以"全面深化改革"之文化体制改革为动力;以发掘、适应和融入符合现代化发展趋向的人本价值为旨趣。  相似文献   
176.
《学理论》2017,(12)
马克思群众观是唯物史观的灵魂,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实用价值。因此,想要深入学习马克思群众观,需要真正理解其形成的重要条件,从马克思群众观形成的时代背景入手,阐述了马克思在资产阶级矛盾激烈的时代下,对前马克思的哲学观点进行扬弃,并结合其自身的条件逐渐探索,形成了马克思群众观。  相似文献   
177.
赵秀娥 《求索》2013,(10):79-82
《保卫马克思》是20世纪法国著名哲学家阿尔都塞的成名作,在理论界具有重要影响。《保卫马克思》对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启示在于抓住理论的“总问题”,反对分析目的论,坚持“马克思关于思想发展的理论原则”,从“理论实践”中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问题意识和开放性。把握整体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78.
刘洪刚 《理论月刊》2012,(10):24-27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阐述了在落后德国实现人类解放何以可能的问题。马克思认为虽然德国社会现状落后于英、法等先进国家,但德国的国家哲学和法哲学已经达到了现代国家水平。在马克思看来,正是德国这种现实的落后性和思想的先进性的结合,使得德国必须进行彻底的革命来实现人类解放,而不能先经过政治革命再实现人类解放。马克思向我们展示了落后国家实现跨越发展的可能性及其条件。  相似文献   
179.
西方存在主义哲学对人的存在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但由于存在主义哲学把人的存在抽象化、片面化和神秘化,导致对人的本质存在缺乏科学的认识。从马克思哲学视野中来思考当代西方存在主义人的本质观,对深入理解和发展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80.
马克思的国家相对独立性理论认为,国家来源于社会并作为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共同决定了国家必然具有相对于社会的独立性;国家所具有的独立性,是相对于包括经济上的统治阶级在内的社会一切阶级而言的;国家形式决定了国家相对独立性的程度。一般而言,行政国家比议会至上的国家具有更高程度的独立性。就行政国家而言,不同的国家形式对于行政机关及其官僚所执掌的公共权力的异化倾向的制约程度也不相同,从而使这些不同形式的行政国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独立性。但是,任何国家都不具有绝对的独立性,因为国家终究要受到社会的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