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19篇
中国政治   17篇
政治理论   10篇
综合类   1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南方朔 《南风窗》2012,(4):93-93
现代宏观经济理论对赤字债务为何麻木成习惯?经济学界为何对市场的非理性完全失去了批判反思的能力?货币金融的独大为何扭曲了整个经济思维?近年来,经济学术界已出现所谓"后自闭经济学"(Post-AutisticEconomics)这种说法。2000年法国最高学府"巴黎高等师范"一群经济系师生透过网络提出了一项学术诉求,他们认为当代经济学已成了一种  相似文献   
42.
《世纪风采》2011,(5):F0002-F0002,F0003,F0004
盐城师范学院是一所省属高等师范本科院校,1999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原盐城师范专科学校和原盐城教育学院合并组建。  相似文献   
43.
在中国近代文化发展史中,诞生了一位学贯中西且于书法、绘画、音乐、戏剧、诗词、文学、佛学无所不窥、无所不通的旷世奇才,他就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一代宗师李叔同。  相似文献   
44.
武夷巍巍风雷动,建水滔滔星火红。血战三年留青史,光辉一页有洞宫。这首题为《为洞宫山会师纪念碑题》的七绝,是上世纪80年代,时任湖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黄知真所题。黄知真系革命战争时期闽赣地区著名共产党领导人黄道的儿子。黄道,又名端章,江西省横峰县姚家境人。1923年秋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即后来的北京师范大学),同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45.
要在知识经济时代有大的作为,关键要拥有大量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为此必须努力发展高等师范教育。从中国的现实状况出发,高等师范教育应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为”主要包括:要有准确的定位,即高等师范教育在培养目标上要坚持师范性;要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主要包括创造能力、创造精神和创造兴趣的培养和教育;教师要学会发展自己,主要包括学会认识,学会做事,学会关心和学会创新。  相似文献   
46.
郭汝瑰原名汝桂,1907年出生于四川省铜梁县一个家道中落的书香门第。1919年,郭汝瑰即随父亲郭郎溪前往成都,进人成都高等师范附小读书。1925年底,郭汝瑰从成都联合中学高中结业。1926年,郭汝瑰考人广州黄埔军校第五期,并将“汝桂”改成了“汝瑰”。  相似文献   
47.
史飞翔 《各界》2013,(10):34-34
1912年中华民国一成立,孙中山即强调在中国实行免费义务教育.随后,教育部便明文规定:"初小、师范、高等师范免收学费."1946年制定的纲领性文件《教育宪法》更是强调对教育的投入."边远及贫瘠地区之教育文化经费,由国库补助之.其重要之教育文化事业,得由中央办理或补助之.""教育、科学、文化之经费,在中央不得少于其预算总额15%,在省不得少于其预算总额25%,在县、市不得少于其预算总额35%,其依法设置之教育文化基金及产业,应予保障."  相似文献   
48.
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的育德中学,位于保定市裕华路北侧原讷公祠小学校旧址。许多人都知道,这所著名的学校在1917年至1920年,曾建立留法勤工俭学高级预备班,共办4期,毕业生123人,其中93人留法,学生来自全国17个省。刘少奇、李维汉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此就读。1921年,邓中夏来保定直隶高等师范任教,在他的组织领导下,育德中学很  相似文献   
49.
赤霄 《各界》2014,(2):50-54
十年兴教 杜斌承原名杜丕功,字斌丞,以字行世,榆林米脂县城隍脯湾人,出生于1888年3月20日,七岁入私塾读书,后毕业于三原县宏道高等学堂。19l3年,杜斌丞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史地部。  相似文献   
50.
散木 《党史博览》2012,(5):41-44
徐名鸿(1897~1934),字翱翔,广东丰顺县人.早年在家乡读书,1912年随父亲赴广州,在广东师范专科学校附中求学.此后,他又随父赴北京,在20岁时考入北京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即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1919年8月毕业. 读书期间,徐名鸿不仅刻苦学习,而且思想敏锐,积极探索救亡和振兴国家的道路.他迅速接受进步思想,投入新文化运动,进而广泛阅读有关马克思主义的书刊,成为当时北高师学生爱国运动的领袖人物.他曾发起和参加了五四青年进步社团之一的工学会,并随会员一起参加了五四爱国运动.不久,又与北高师的同学匡日休、周予同、董鲁安等将以“半工半读、泛劳动主义”为宗旨的工学会改组为以“普及教育、改造社会、救国自强”为宗旨的平民教育社,并创办了《平民教育》杂志及讲演社等.毕业后,他因表现出色而留校担任国文系助教兼师大附中主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